动态
多领域中非气象合作纳入北京行动计划
在9月4日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中,中方承诺:“愿继续为非洲国家提供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和产品以及必要的技术支持,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气象和遥感应用设施和教育培训援助,支持非洲气象(天气和气候服务)战略的实施,提升非洲国家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一张气象成绩单见证成长 探访“一周岁”的雄安新区
如今,在白洋淀畔,天蓝水绿之侧已是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一年前,2017年4月1日,中央决定建设雄安新区的消息横空出世;一年后,在这片热土上,“千年秀林”工程稳步推进,“雄安城建第一标”——市民服务中心基本建成,京雄城际铁路顺利开工,100多家高端高新企业成功落户……
观测站就是另一个家
银川基准站作为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站点,参与全球气象资料交换,2005年被世界气象组织授予GCOS站。2012年,银川基准站成为全国仅有的8个保留人工观测的基准站之一。正因如此,这里的人工观测项目365天都一如平常。
戈壁滩上与风作伴
十三间房气象站地处准格尔盆地峡口地带,年平均大风日数达205天,是全国有名的百里风区。每逢春节,刮大风似乎成为这里的“保留节目”。春节期间,每天晚上,陪伴观测员的,是值班室里彻夜通明的灯光、戈壁滩上满天的星光,还有将门吹得“哐哐”作响的风声。
贵阳:观测员的二十四小时
春节期间,记者来到贵州省贵阳市开阳气象站。7时,天刚蒙蒙亮,观测员韩传勇早早就来到办公室,与已经连续工作24小时的观测员熊晋交接工作。自此,韩传勇正式开始了他24小时的气象观测工作。
甘孜:气象守护农牧民福祉安康
2月13日至14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出现暴雪天气。眼瞅着就要过年了,因为放心不下村里的贫困户,石渠县气象局副局长廖国强和同事一大早,便踏着厚厚的积雪来到了尼呷镇沙马村贫困户藏族老阿妈家。走进帐篷,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老阿妈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连声道“卡卓、卡卓”(感谢、感谢)。由于提前收到了此次暴雪天气预报,老阿妈及时准备了取暖的燃料,还把牛羊牲畜圈养起来。
北京平谷:大年三十,平凡的守护者
工作23年,平谷区气象局副局长康金侠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参加除夕夜的值守,“越是大家都休息的时候越是要把气象服务深入到各个方面。”康金侠说,“从14日开始,我们就每天为庙会举办组委会加发一次服务信息,为政府加发天气信息,通过短信、微信、电子显示屏、大喇叭等渠道发送的公众气象服务也没有放松。”
多一点努力 多一份温暖
2月20日,正月初五,广东省深圳市,灿烂的阳光照着春运返程的旅途。可是,从第二天开始深圳便会迎来一场降温降水天气过程,对交通安全产生一定影响。气象工作者坚守在一线业务岗位,为公众欢度春节张开“千里眼”、竖起“顺风耳”。
南昌:用坚守书写“敬业福”
大年初六,南昌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寒意十足。记者来到江西省气象局,门口随风飘荡的两排红灯笼为眼前的这幢大楼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可是楼里安静得出奇,难觅节日踪影。
【记者连线】福州:发“生态红包” 过绿色新年
这几天,福州的孩子收到大人发的红包,大人也收到了城市建设的“生态红包”——该市新建成了12个生态公园和42个串珠公园。这些“山包包”经过规划建设、林水点缀后华丽变身,成了城市里的“生态绿肺”,让当地市民在节日期间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视频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