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
首次形成针对我国近海台风的海空天立体协同综合观测
对台风“前—中—后”三阶段连续观测,填补国内基于高空大型无人机等对台风综合观测的空白
试验所用平台及气象载荷均为国内自主研发
形成“自带干粮”、自愿协同、产学研用、共促共赢的创新合作模式
内容: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组织相关企业自主研发机载下投探空系统、漂流浮标、海上无人观测船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性的新型仪器装备,设计了基于大型无人机的载荷挂载技术方法。经过几十项试验的上百次严谨测试,攻克了机载下投探空系统高空高速环境下安全投放、抗超加速度的可靠性、探空系统的智能化诊断等关键技术,26项已授权科技创新成果(专利)在本次试验中成功应用。首次使用高空大型无人机,协同海面的无人船、漂流浮标以及智能往返探空系统等,形成针对我国近海台风的海空天立体协同综合观测。
2020年8月2日,大型无人机于万米高空成功投放30枚下投探空仪与毫米波雷达一起完成对2020年第3号台风“森拉克”海上外围云系的精细化立体探测,首次获取在台风背景下温、压、湿等下投探空廓线、80分钟高空云系宏观结构和微物理特征的观测数据,并实时回传。
成效:
首次开展基于大型无人机的万米高空探测,成功验证了飞机海洋高空探测性能、气象载荷的探测性能、通信链路传输性能、飞机危险天气避让及多种飞行观测模式性能。
试验共获取来自下投探空系统、毫米波云雷达、无人船等5类设备的温、湿、风、云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海温等21种气象要素,原始观测数据量达880G,填补了我国海洋上空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台风直接观测和对流云接触式探测的空白。
气象探测中心与海南省气象局共同协作,建立无人机飞行试验全链条业务流程,首次实现高空大型无人机在实飞条件下观测-预报的实时互动。数值模式评估显示,观测资料可使台风影响区域降水预报评分提高3%。
(责任编辑:苏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