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

当前位置: 首页>气象服务>气象科普(2011)>科普动态

聊聊冬日【不速客】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9日09:57
分享到:

  冬季也有热带气旋?

  飓风“桑迪”深秋乱舞,震惊了全球。在大西洋上,像“桑迪”这样,在即将入冬之日,威力仍如此强大且影响纬度偏高的热带气旋,在历史上都屈指可数。

  众所周知,夏季是热带气旋的高发季节,海温达到26℃以上,才能成为孕育热带气旋的温床。冬季,靠近赤道的西太平洋地区海温仍然较高,能够产生热带气旋。但是由于中纬度和高纬度海水较冷,热带气旋获得的能量不足,很难北上,加上西风带和副热带的引导气流已季节性南移。因此,少有热带气旋能够登陆我国。

  但是,在冬季也不是绝对不会有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1974年12月2日,27号热带风暴登陆了广东台山;2004年12月4日,强热带风暴“南玛都”登陆了台湾屏东,给台湾带来了强降水。

  虽然冬季热带气旋很罕见,但是温带气旋却是我国的常客。两者名字相似,但形成机理、物理结构都完全不同。

  以“桑迪”为例说明,“桑迪”在生成时属于热带气旋,是一个圆柱形的热带大漩涡,从上到下温度、湿度都较高并相对统一。但一路北上,遇到冷空气入侵,大漩涡的结构就发生变化。特别冷的空气遇到原本特别暖的空气,暖空气被抬升,冷空气会下沉。依靠这种力量,气旋转动,原先的结构和能量来源都发生变化,转变为温带气旋。

  更多的时候,温带气旋常随着冷空气从北方入侵我国而产生,给不少地区带来雨雪和大风天气。温带气旋就像一个打头阵的前锋,大范围的冷空气尾随其后,呼啸而来。

  冻人的冷空气

  如果冷空气入侵导致一天内降温达到8℃至10℃以上,且最低温度低于4℃,并伴有5级至6级大风,气象部门就会发布寒潮预警。

  中国以北是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再往北去,就到了北极。影响中国的冷空气就是从这些地方形成的。

  到了冬天,高纬度地区阳光的直接辐射减弱,地表和大气向外的辐射强烈,气温便明显下降,甚至可降到-40℃至-50℃以下。

  这样,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寒潮的暴发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西北沙漠和黄土高原地区,表现多为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在内蒙古草原及东北则引发大风、吹雪和低温天气;在华北、黄淮地区,寒潮袭来常常带来雨雪天气;在江南常风雨交加。

  对我国北方而言,冷空气带来的降雪往往成为严重的气象灾害。北方居民对雪天的防范意识相对较强。

  南方的越冬作物及热带作物常禁不住寒潮侵袭,遇到大幅度降温,往往会发生冻害,影响来年产量。

  有科学家认为,大量冷空气移向热带,使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保持平衡,保持植物的繁茂。

  大冷天也下冰雹?

  “雨咋变成豌豆般大小的冰雹了?” 每年都会有人质疑冰雹为何会出现在冬季。

  冰雹来自对流特别旺盛的对流云中,因此,多发于夏季。小冰粒在对流云内上下数次和过冷水滴碰撞并逐渐长大,当云中的上升气流支撑不住时,就以冰雹的形态下降到地面。

  尽管冬季对流不剧烈,冰雹很难“长大”,但气象观测者仍然发现过它们的身影。1961年至2006年的气象数据显示,仅12月及1月,冰雹在西南地区出现的日数占了该地区全年冰雹日数的5%。不过,冬季的冰雹非常“温和”,个头远不及夏天的大。

  很多时候,老百姓误把冰粒当成冰雹。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冰粒。冰粒没有经历过在云层中上下翻滚并不断壮大的过程,因此,威力远不如冰雹,不会像盛夏的冰雹砸毁车窗、砸得庄稼抬不起头。

  有时,降水在下降过程中,水滴温度低于0℃却未结冰形成过冷水滴。过冷水滴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成冰,这就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冻雨。在2008年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中,贵州等地发生冻雨,大量积冰附着在电线上导致多处导线折毁。

  像冰雹一样的强对流天气,如强降雨、雷电在冷暖空气抗衡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但在冬季,暖空气势力逐渐减退,只有在南方地区,偶尔还会因暖空气与冷空气碰撞而产生强降水或者雷电天气。此时,顽强“抵抗”的暖空气远不是冷空气的对手,所以“交手”相对缓和,降水也就不会有夏季强,少有引发洪水等次生灾害的情况。

  冬雾让人愁

  很多人都以为冬季的雾并不多,然而,从《中国灾害性天气气候图集》中就不难发现,大雾也是我国冬季的气象灾害之一。

  雾的形成要有水汽,水汽凝结后就形成雾。温度越低,空气中的水汽就越容易凝结。因此,在冬天,只要空气中有一定水汽,晚上辐射冷却以后,就极易形成雾。

  冬季我国雾日数与夏季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东北地区明显减少,南方地区增多。华北大部、黄淮、江淮、华南及四川东部、云南南部、贵州大部等地在5天以上,江南大部地区超过10天,西南部分地区在20天以上。

  俗话说“秋冬毒雾杀人刀”。的确,雾中微小的水珠溶解和吸附了空气中的粉尘及废气。这些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人的眼睛和黏膜,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及哮喘发作。所以,雾天里不宜在室外锻炼。

  (责任编辑:陈雅琼)

  

  相关新闻

分享到:

  精彩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