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天津市气象局与中国海洋大学开展座谈,就系统强化创新联动开展科研攻关、充分发挥局校合作机制活力以及全面强化气象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共识,进一步深化局校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双方将于年内推进海洋气象科研攻关,构筑关键核心技术。继续加深海冰模式的研发,提高模式的准确率,并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加强卫星反演的海雾识别和监测技术方法和海雾客观预报方法的创新协作,引入卫星反演海雾监测实况产品或海雾客观预报产品;开展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沿岸及近海海域低能见度、突发性大风等高影响天气,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方法和手段,为不同场景下的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强化海洋气象装备研究试验合作,将国家级海洋气象装备测试维修(天津)中心作为海洋气象装备研试与维修基地加以联合开发应用,发挥青岛海洋浮标和船载气象设备远洋保障作用的探索与应用,借助渤海海洋石油平台、大沽灯塔自动站为海洋数值同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检验。
双方将围绕培训资源共享、学科建设、科研课题联合申报、实习基地及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建立常态化的互访机制,将天津市气象局下属相关事业单位纳入“海洋气象教育联盟”,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在气象专家进校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作者:郭玲 王文昊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