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新质生产力,气象能有何作为?在广东省深圳市气象局可找到答案——
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稳步推进;
国内首个气象产业集群发展试验区在深圳建成;
打造空地一体的低空气象监测网、数字网、赋能网......
从聚焦优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方向,到紧密耦合、良性循环的格局初步形成,围绕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3433”战略,深圳市气象局生动阐述以机构改革促气象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2023年,深圳市气象局出台《深圳气象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建成布局合理、开放高效、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气象综合监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大风、强降水等精细化预报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在综合气象观测、资料同化、人工智能气象预报、预警精准发布技术等方面竞标争先,用好国、省、市科技和人才政策,推动气象科技体制机制创新,集聚更多气象领军人才。
以此为目标,市气象局拟定进一步优化内设机构职能的工作方案,完成新型气象业务体系构建,形成统筹集约、有机衔接的气象业务布局分工,业务一体化、功能集约化的综合气象业务体系。而为适应国家对数据开放共享应用新要求,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行业内创新性成立科技与数据管理处是深圳市气象局此次优化内设机构的最大亮点。
科技与数据管理处成立一年来,市气象局以科技与数据管理处及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为抓手,打出气象服务经济发展新格局系列组合拳:推进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融入全市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低空服务保障体系、低空综合监管平台等建设,构建空地一体的低空气象监测网、数字网、赋能网;推进“人工智能+气象”融合创新,重塑气象业务服务体系……
11月15日,来自全国10余家气象科技领域企业集中签订进驻中国气象科技融合战新产业集群发展实验区暨深圳气象科技创新产业园区意向书。签约企业将在深圳气象科技创新产业园区陆续开设区域总部、子公司、研究平台等,逐步导入核心产品与业务,全面融入气象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推动气象科技产业标准化建设与集约化发展,标志着国内首个以气象科技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核心的低空气象产业集群已成形,基本具备完整的低空场景综合示范建设能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市气象局围绕优化机构设置、做好资源统筹、强化成果应用等方面精准施策,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紧密相关。其中,优化机构设置,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牵引力是关键。除了成立科技与数据管理处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职能外,聚焦“气象+”赋能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市气象局还采取系列举措进一步理顺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和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内部职能,优化科技创新、气象服务全链条管理,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气象服务精细水平。
下一步,市气象局将继续完善全面深化改革框架,细化改革措施,优化改革路径,不断推动包括机构改革在内的深圳气象改革向纵深发展。
(作者:刘东华 饶华炎 易红梅 责任编辑:刘淑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