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傍晚,北京开始出现大风天气,12日白天风力最强。此次大风过程极端性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北京20个国家级气象站中有13个站极大风突破近十年4月同期极值,8站突破建站以来4月同期极值。
早在4月5日,北京市气象台就开始跟踪此次大风过程,经与中央气象台等单位多次会商研判,在4月9日基本确定此次天气过程存在极端性。9日下午,在全市大风天气防范应对部署会议上,市气象局向应急管理等部门发出提醒:“此次大风天气过程极端性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致灾性强。”10日10时30分,在大风天气到来前约30个小时,市气象台提前发布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北京市气象局与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联合推动“京通”小程序上线高级别预警自动弹窗功能,公众在微信、支付宝以及百度APP均可实时接收大风预警信息及防护指引,并查看逐小时风速、温度等数据和未来7天预报。
北京气象部门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强化多种探测设备和预报技术方法应用,密切监视北京及周边天气变化;提前向市应急管理局等有关单位发布《气象信息快报》《重要气象信息专报》等服务产品,并逐小时滚动更新大风天气实况和预报;为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滚动提供华北地区未来三天灾害性天气预报,并开展驻场气象服务;通过“北京发布”“气象北京”等新媒体渠道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以“首席说天气”等形式向公众解读极端大风天气的成因和影响,指导市民科学防范。
各区气象局迅速行动——
“大风橙色预警,防御指南看这里!”4月10日,朝阳区气象台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大风橙色预警图文信息,同步推送包含居家、出行、车辆的防御指南,与区融媒体中心深化合作,联合制作两期科普解读视频,并利用区级融媒矩阵加强科普解读视频和推文的广泛传播。截至14日8时,朝阳区依托气象信息员队伍,通过“网格化+气象”应急响应机制逐小时直通式发布预报预警及实况信息74条,动态跟踪天气形势,构建“预警发布-信息传导-应急处置”的防灾减灾闭环机制。
在海淀,区气象局业务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逐小时提供实况和预报服务信息,以专报等形式精细服务区政府和应急管理、供电、城管等部门,提出防范建议和应对措施。同时通过“北京海淀”等媒体平台发布服务信息,做好安全提示,普及防灾避险知识,增强市民自我防护意识。
各行业以气象预报预警为令,做好防范应对准备。市文旅局及时关停户外大型游乐设施、索道等,多家公园和景区、文博场所宣布临时闭园、闭馆;多项体育赛事宣布延期;全市16区紧锣密鼓排查隐患,各小区物业及时消除高空坠物隐患;全市文博单位紧急检查检修文物古建筑瓦当、门窗;火车站、机场开辟17个避风旅客临时休息区。
(作者:叶芳璐 张云轩 张薇 孟庆栋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