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省级动态

海南:雷霆之势 应对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4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南海之上,风云骤变。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裹挟着风雨,以“描边”之势紧逼琼岛,并于6月13日23时前后在海南省东方市沿海登陆。面对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海南气象工作者依靠新型监测设备织就“天罗地网”,以科技为剑、以责任为盾,24小时联防联动、顶风战雨,彰显气象担当!

  科技利刃破局 精准捕捉台风“脉搏”

  “台风‘蝴蝶’结构不对称,主要对流在台风主体的西南部,导致初期定位困难。同时,菲律宾以东低压活动使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在弱引导气流下,其非对称环流进一步复杂化引导气流,致使移动路径不确定性和预报误差增大。”海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吴俞道出了本次过程预报的错综复杂。

  如此背景下,海南省气象部门提前预测,动态更新其生成位置、发展趋势等,2024年建成的增发国债气象项目助力精密监测发挥重要作用。

  6月12日一早,海南省气象台值班预报员打开海南气象智慧防灾减灾业务系统,快速成像的风云四号B星高清动态云图在系统上实时更新,预报员依靠“千里眼”实现对“蝴蝶”位置、大小、强度、移动方向和路径等精密监测。海南气象智慧防灾减灾业务系统融入南海热带低压生成潜势预报产品、自研台风动力相似预报产品以及基于CMA等模式台风生成、发展趋势预报产品等,为预报“蝴蝶”登陆地点和强度变化提供支撑;研发的基于集合预报的极端降水产品,对降水极值分布判断效果良好。

  雷达织网,洞悉风雨。依托增发国债气象项目建成的6部X波段相控阵雷达在台风“蝴蝶”影响降水预报中提供详尽数据支持,S/X波段雷达资料组网拼图功能,能够更加清晰识别降水的相态,并对降水系统的强度、移动速度和方向进行精准追踪。车载X波段天气雷达则弥补部分区域雷达覆盖不到问题,6月12日下午,依托增发国债气象项目建成的移动X波段双偏振雷达气象应急车抵达乐东县苗圃观测场开展应急观测,密切监视台风“蝴蝶”带来的风雨影响。新建成的微型气象站、洪涝气象站等新型观测设备,在大城市精细化预报预警中发挥突出作用,实时为会商研判、指挥调度、决策部署提供数据支持。

6月12日下午,海南省气象局依托增发国债气象项目建成的移动X波段双偏振雷达气象应急车,赶赴乐东县开展观测业务,弥补该县部分区域雷达覆盖不到的问题,密切监视台风“蝴蝶”带来的风雨影响。林继烈 摄影

  “1、2,放!”6月13日7时,海口市气象局的谢文草和同事准时施放北斗平漂探空气球。“蝴蝶”影响期间,国省联动组织加密观测,在海口市气象局和三亚市气象局每天两次施放北斗平漂探空气球,实现“上升-平漂-下降”三阶段观测,收集到更多不同高度、不同位置的气象数据,为台风监测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其间,海南省气象局还同步开展大型无人机台风协同观测,充分利用海洋浮标、海上平台垂直观测站等观测资料,强化新型观测资料融合应用。

6月12日,海口市气象局成功施放北斗平漂探空气球。陈统强摄影

  递进预警突围 秒级响应筑牢防线

  风雨未至,服务当先。6月7日20时,海南省气象局发布首份《热带气旋活动趋势展望》,拉开防御序幕。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强化海上避风、陆上防暴雨措施,加密会商联动,确保船舶归港、人员避险。

  随着“蝴蝶”步步逼近,气象预警层层递进。“海南省气象局提升台风四级预警为三级。”6月11日14时30分,一条台风“蝴蝶”预报预警信息依托“闪信”精准靶向发布给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级防汛责任人,据统计,6月9日16时30分至12日14时,各类气象预警和预警信号通过“闪信”触达9211人次,为决策部署提供精准支撑。

6月12日下午,在台风“蝴蝶”登陆前,海南省气象台预报员紧张有序研判天气形势。何虹 摄影

  海南省气象部门针对不同人群,分类开展靶向“7+31631”递进式气象服务。6月9日16时30分至13日16时,海南省气象局通过北斗船载可视化气象预警终端,靶向向全省渔船发送共计38.59万船次;通过12379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向全省渔民靶向发送各类预警信息52次。向全省执业导游,司机、旅行社等相关责任人靶向发送预警信息4次,共计3.01万人次;向新型农业经营主靶向发送预警信息9次。通过10628121向全省公众发送气象短信共计67.55万人次。

  这场针对台风“蝴蝶”的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中,全媒体矩阵打通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6月12日,海南省气象局联动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及省级新媒体平台开展“台风‘蝴蝶’来袭”全网直播,获新华社、人民日报等32家权威媒体全网转发,直播总播放量突破709万。原创制作“今年首个台风为何姗姗来迟?”“数说海南历年登陆初台的那些事”等首席说天气等专题科普产品,被新华网、海南日报等媒体平台转发解读,形成“权威发声、社会信任、全民行动”三位一体的舆论生态。海南气象部门构建的台风信息立体传播网,实现预警信息“秒级触达、亿级声量”。

  全域联动护安澜  浇筑堤坝守万家

  责任重于泰山!全省横向联动打出的防御“组合拳”愈发精准有力,全省纵向联动下好“一盘棋”,织牢防灾减灾防护网。

  “琼州海峡的风力是否会达到9级以上?”“9级以上的风什么时候开始刮?”随着台风“蝴蝶”逼近,海口市气象局咨询琼州海峡风雨影响的电话一直不停。

  面对决策部门和公众关切,海口市气象台副台长林正扬提前进驻海口海事局琼州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开展联动联值联勤工作,提供精细化风力预报。6月11日,“新海港”微信公众号提前1天发布公告:琼州海峡航线将于6月12日11时起停运。气象、海事、交通部门的联动协作,为琼州海峡安全航运保驾护航。

  诸如此类的联动防御,在海南全域开展。海南省气象局联合省水务厅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双方强化会商研判做好水库泄洪调度等工作;联合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强调做好监测预警及转移避险等防御工作。保亭、乐东、琼海、海口等气象市县气象局与教育局联合印发教育系统应对台风暴雨极端天气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下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等。

6月12日,受今年台风“蝴蝶”影响,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出现树木倒塌,部分道路交通受到影响。卓海芳 摄影

  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海南全省众志成城,形成合力。省应急管理厅提前向可能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市县紧急调拨省级应急物资编织袋、救生抛投器、救生衣等省级应急物资共计11.54万件;省消防救援总队针对地质灾害风险点、低洼易积水区域、漫水桥等重点区域前置抢险救援队伍。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派出19个专家组赴18个市县驻守,为地质灾害险情处置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三亚、海口、澄迈、陵水、昌江等十多个市县陆续发布停课通知。三亚、万宁等地多个景区关闭,五指山、琼中等地提前部署并及时转移了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点、危房等危险区域群众。昌江对全县19宗水库开展拉网式排查,全力保障水利设施安全运行等。截至6月11日,全省累计转移危险地区人员2081人,30721艘渔船已全部进港避风。

  风雨中,海南全域精密咬合式联动,写满对生命的至高敬畏!

  随着“蝴蝶”登陆,海南岛风雨加剧。

  海南气象工作者借风云照映丹心,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林正扬、刘谦、侯伟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袁迎蕾 施思 崔丹 符式红 责任编辑:苏杰西)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