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气象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条件,导致自然灾害特点显著:两江交汇、库区腹心,过境洪水多;山丘广布、降水不均,暴雨山洪多;城在山中、地形起伏,城市内涝多;地质复杂、切割强烈,突发地灾多。
为此,重庆气象部门利用数字化手段,精准施策,打造数字气象助力山城治理,实现了被动抢险到主动防灾。
7月12日19时,嘉陵江今年首轮洪峰过境重庆中心城区,磁器口段最高水位181.48米。根据“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给出的信息,磁器口街道在洪水到来的前一天把所有的摊位和物资全部转移完毕。
由于紧靠嘉陵江地势低洼,汛期磁器口常遭洪峰侵袭。为了更好守护沿江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气象、应急管理、大数据、水利等部门依托重庆数字气象“四天”系统,联合研发了“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
该系统由气象部门牵头,集成12个部门雨量、水位、涝情、实时交通路况等41类数据,重塑优化17项防汛业务事项,涵盖流域洪涝、城市内涝两大数字应用场景,利用洪峰推演、淹没分析模型和风险普查结果,精准推演淹没范围,智能生成撤离方案,自动生成并发送撤离指令,实时查看受灾现场图像,实现防汛全流程闭环处置,将指挥调度时间压减50%。“我们得知水位会到181米,就利用系统内的电子围栏技术,对183米以下范围的人群和商铺进行监控,对4.6万余人发送了预警信息。”磁器口街道应急管理岗负责人胡海军说。
临江商户“望江楼”的负责人郭前雨对此深有体会,在洪水到来前,他就在应急管理部门和市政工作人员帮助下提前转移受影响摊位的物资,没有被淹的摊位则准备好防洪沙袋正常营业,“在洪水退的过程中我们也根据水位逐步恢复了各项经营。”
“‘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使得防汛决策指挥更加系统化、智能化和扁平化,大幅提升能力和效率,改变了防汛工作从过去的被动抢险到现在的主动防灾,从以前坐着冲锋舟惊险救援,到现在可以坐上大巴车提前平安转移,有力提升区域现代化治理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加坚强的保障。”沙坪坝区副区长赵祺说。
在沙坪坝,防灾减灾实现了各部门环环相扣、无缝衔接,各项工作统筹部署和超前预置。而这,只是气象部门助力超大“山城”重庆以数治城众多实践中的一个缩影。通过“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实时对沙坪坝境内嘉陵江沿江实景,进行水位情况监控。
目前,重庆已基本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构建“五个统一”的重庆数字气象业务技术体系,形成集约协同、有机衔接的气象业务布局分工,实现上下贯通、左右联通的气象业务流程,建成重庆数字气象“四天”系统,由“天枢·智能探测系统”“天资·智能预报系统”“知天·智慧服务系统”“御天·智慧防灾系统”组成,与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一一对应。
“我们重庆气象部门以‘四天’系统作为业务载体,进一步对整个市区县气象业务进行集约化、一体化管理,系统也帮助我们优化了部门内外的协同流程。”重庆市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处长廖向花说。
在今年7月的强降水过程中,“四天”系统极大提升了从前端到末端的预报、预警到救灾能力。“我们在去年针对灾害性天气开展了‘1131620’七段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工作。”重庆市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吴政谦说,“天资”除了可以生成“天气预报”,还能在临近时刻发布极端气象警报。“我们利用十年三维雷达拼图数据集和冰雹、大风数据集,建立了人工智能的分类强对流预警技术,支撑预报员制作2小时气象警报。”“利用‘御天’中的电子围栏技术,可以做到迅速发布预警信息,我们发送预警后,1秒可同时向3000个手机号发送预警信息。”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工作人员何珊说,在极端天气临近时刻,市气象台会向当地居民发布极端气象警报,提前2小时发布气象警报,提前6小时发布气象预警。
“今年汛期到来前,‘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已正式在重庆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上线运行,让‘城市大脑’不再单一‘治水’,而是联合‘智水’,以气象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更加完善。”沙坪坝区气象局副局长龙显琼说。
(原标题:数字气象助力山城治理:从被动抢险到主动防灾)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车辉 刘玥 蒲希 责任编辑:郭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