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下好“先手棋” 智慧气象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眼下,重庆已进入汛期。在沙坪坝,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正通过“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实时掌握沿江雨情水情。该系统可精准预测过境洪水淹没范围,智能生成应急疏散方案,被纳入世界气象组织全民早期预警示范。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是气象高质量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5月16日,在重庆召开的全国智慧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暨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现场会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熊绍员说。

当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降雨等灾害天气频发,给城市安全带来了极大挑战。2022年,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对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与服务作出系统部署。到2035年,气象关键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

“抓好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是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落脚点。”中国气象局总工程师潘进军说,目前,中国气象局已批复开展65项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

潘进军表示,试点在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气象灾害防御应对机制不断健全,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如重庆气象部门构建的数字化防汛决策指挥系统,被重庆市委改革办列为“数字重庆”建设的先导示范,形成数智气象耦合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重庆市沙坪坝区委书记祁美文介绍,2024年这一系统接入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嘉陵江流域12个部门41类数据在云端汇聚,获取嘉陵江涨水风险时间由原来的提前1天到现在的提前7天,获取水情预警时间由原来的提前1天到现在的提前2天至3天,预警指令下达时间由5小时缩短至2分钟,人员转移撤离时间由6小时缩短至30分钟。

“平台还可以在汛后自动生成风险点安置方案,使得指挥、调度、救援更加精准高效,真正掌握了防汛主动权。”沙坪坝区磁器口街道应急管理岗负责人胡海军说。

面对极端天气,沙坪坝数字防汛系统已多次发挥关键作用。2022年“6·23”强降雨过程,沙坪坝南开下穿道积水达到致灾阈值时,该系统自动熔断交通,保证了车辆与人员安全;2023年7月5日,嘉陵江磁器口段水位升至175.43米,系统提前6天预测涨水气象风险、提前1天预测洪峰过境时间及流量,准确预判汛情,高效服务除险清患;2024年7月12日19时,嘉陵江洪峰过境中心城区,磁器口段最高水位181.48米,沙坪坝区政府通过系统开展应急指挥调度,提前撤离商户和物资,有效避免了人员财产损失。

3月15日,我国已正式进入汛期。气候预测显示,今年汛期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东部降水呈“北多南少”分布,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海河流域、黄河流域中下游、辽河流域、淮河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将有较重汛情。

“气象部门要以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为抓手,加快推进城市智慧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融入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宜居城市建设,最大限度防范和减轻气象灾害风险。”熊绍员强调。

(原标题:下好“先手棋”  智慧气象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付丽丽 责任编辑:颜昕)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