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创新

汛期气象科技支撑丨海河流域气象中心:以科技之“智”守防洪安全底线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7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海河流域地处我国京畿要地,覆盖京、津、冀、晋、豫、鲁、内蒙古及辽的部分地区,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水系,滋养着全国10%的人口,在全国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为守护海河安澜,海河流域气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组织海河流域各省(区、市)气象部门通力合作、协同共进,以科技创新为“超级引擎”,培育海河流域气象高质量发展“核心动能”。

开展技术攻关 提档升级防洪预警能力

为提升海河流域防汛抗旱气象服务能力,中心坚持以科技自主创新塑造流域发展新动能,开展基于光学和雷达等多源卫星数据的水情监测和洪涝风险预估工作,通过融合水体面积和精细化降水数据定量化预测河系水位和流量,形成一套海河流域水体监测及洪涝风险预估技术,可对流域洪涝风险进行预估。在雷达、卫星等先进技术的加持下,海河流域洪涝风险预估技术的适用性大幅提升,在阴雨多云的天气条件下,也可以实时快速监测海河流域水情变化,为流域防汛指挥提供重要支撑。

今年,中心开展了“海河流域气象预报预警服务能力补短板工程”“风云卫星海河流域水体信息监测预报产品研发及应用”“基于多源数据的华北区域灾害性天气监测技术”等五项科研攻关,为提升流域防汛抗旱气象服务能力提供科技支撑。去年,海河流域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发生自1963年以来最大的流域性特大洪水。中心利用洪涝风险预估技术,监测到大清河东淀段和独流减河段水体面积增加了129.41平方公里,于是第一时间联合海河水利委员会、流域相关省市防汛部门发布《海河流域水情遥感监测专报》,为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等河系高效安排行洪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强化科技供给 增强海河流域防汛能力

如何让科技成果在提升流域气象服务能力上发挥最大效益,是中心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中心强化与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及各级防汛部门的联动,深入对接数据共享、业务服务、技术应用等需求,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精准支撑流域防汛工作。对此,中心印发《海河流域气象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方案》,组织设立流域气象科技创新基金,鼓励流域内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加强海河流域防汛抗旱气象保障服务核心技术攻关。

天津市气象局研发了“多源融合—快速同化的分钟降水外推技术”,构建了海河流域降水强度增减幅统计关系模型,可提供海河流域范围内未来2小时逐10分钟降水外推预报产品,空间分辨率精细到1公里。北京市气象局不断优化流域观测站网布局,开展汛期降水规律分析,成立“海河流域水文气象预报技术”团队,针对“暴雨积涝监测识别和城市积涝风险预估技术研发”开展科研攻关。河北省气象局大力开展“河北省山洪灾害动态预警及生态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山洪灾害预警助力乡村振兴”等,引入快速洪水淹没扩散模型,加强小流域洪水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等。

此外,中心积极搭建中小河流域山洪气象风险预报预警模型,利用海河流域气象站降水极值、水位站流量极值以及典型洪水过程等资料,建立山洪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警指标,并于去年全面应用于流域中小河流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服务中,进一步延长了山洪灾害预警的预见期,为防御流域洪水争取更多的应急反应时间。

风帆正举,阔步启航。中心将继续聚焦创新精准发力,加速科技成果研发和推广应用,在海河流域气象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跑出加速度、实现新突破,全面助力守牢流域防洪安全底线。

(作者:郭玲 郭玉娣 徐姝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