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创新

沙漠气象研究所在中天山草地碳收支方面获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7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近日,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以下简称“沙漠气象研究所”)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团队关于中天山草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收支规律及影响机制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系统揭示了中天山草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变化特征、关键驱动因素及其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潜在碳汇能力。

研究团队对2018年至2022年间草地二氧化碳通量进行了持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中天山草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碳汇,该区域碳汇能力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主要集中在每年5月至8月。其间随温度上升和降水的增多,草地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显著增强,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是影响天山草原碳通量的核心驱动因素。当光合有效辐射超过1250 微摩尔每平方米每秒时,草地光合作用达到饱和,碳吸收量不再继续增加;同时,植被覆盖度对草地碳吸收能力具有显著影响,更高的植被密度显著提高了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增强了草地生产力。

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模拟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预测到2100年,随着温度上升中天山草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SSP585(代表高度温室气体排放的未来情景,表示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类活动剧烈,碳排放浓度高)高排放情景下,预计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每年将提高约1.28%。这种趋势表明,随着未来温暖湿润化的加剧,草地碳吸收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为缓解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支持。

据悉,该研究为中国干旱区草地碳循环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参考,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持,并提升了研究人员对干旱区草地碳循环机制的认知。

(作者:张坤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