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创新

冰雪赛场上的气象“加速度”
——从亚冬会看国家气象中心发挥保障支撑作用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8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2月7日至14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期间,“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不仅激励着赛场上的运动员,也鼓舞着赛场下的气象工作者。国家气象中心(以下简称“气象中心”)以更高精度、更快响应、更强适应性的气象保障服务,助力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亚冬冰雪盛会顺利举办。

传承北京冬奥成果,STNF再升级

亚冬会赛事场地多处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天气状况多变,加之赛场临时站点观测数据序列较短,给精准预报带来挑战。

气象中心天气预报技术研发室携手黑龙江省气象台和哈尔滨市气象台,运用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要素客观预报(STNF)技术,重点针对亚冬会赛场的特殊环境和天气特点,从两方面因地制宜部署STNF系统:一方面,增加模型更新频次,基于最新获取的临时站点数据,结合气象中心全流程检验程序库(MetEva)及诊断分析技术框架(MetDig),搭建高效的数据处理与模型更新机制,及时提升数据信息归纳效果 ;另一方面,构建短临预报快速更新技术,利用高性能计算资源,研发适配算法,不仅能在临时观测站点有新数据产生时“精准捕捉”,还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处理、分析以及短临预报的更新,极大提升了STNF系统应变能力,成功实现从短临预报到中期预报的全时效气象要素客观预报。

赛事期间,STNF系统短期预报在气温和阵风预报精准度等方面均取得优异效果,均较数值预报模式原始输出准确率有所提升,成为赛事组织者、运动员以及观众获取气象信息的重要参考。

在跳台滑雪、高山滑雪等对风力、风向条件要求较高的比赛项目中,STNF系统的精准预报,帮助运动员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完赛,保障了比赛的公平性和观赏性。在2月11日自由式滑雪比赛保障服务中,STNF系统短期气温预报准确率超过90%;针对2月12日至13日亚布力赛区可能出现的大风天气,STNF系统精准预报出冬季两项比赛和U型池场地比赛期间的最大阵风风速可达6级至7级,为赛事制定应急预案和顺利进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量体裁衣”打造专属数字化“工作台”

要做“好用”的预报产品,更要“用好”预报产品。

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精准把握亚冬会气象服务需求,基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气象精细化预报技术成果,以天气综合分析、中央气象台数值模式天气学检验评估、重大保障支撑平台为抓手,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气象局进行天气分析、预报检验、会商讨论等打造了专属的数字化“工作台”,有力支撑亚布力赛区、哈尔滨冰上场馆气象预报。

同时,针对哈尔滨天气气候以及地形地貌特点,进一步开展降水相态、积雪、大风、低温等精细化预报技术本地化研发。特别是聚焦降雪对赛事期间交通运输和城市运行影响,专题研发道路结冰等客观预报产品,并首次在哈尔滨市气象局部署应用,黑龙江省市气象部门反馈“客观预报产品便捷好用,值得信赖”。

所有针对亚冬会“量体裁衣”研发的预报技术,早在2024年9月,就已全部集成至亚冬会气象预报预警平台。在此次亚冬会开(闭)幕式以及赛事期间降雪、大风等高影响天气过程精细化预报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后亚冬”时代,气象中心将握紧冬奥遗产接力棒,继续跑出气象科技成果传承发展的“加速度”。

(作者:宫宇 符娇兰 刘松涛 蒋芷晴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