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创新

科技铸盾支撑长白山森林防火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5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截至2024年底,吉林省连续 44 年保持无重大森林火灾记录。创造这一奇迹的背后,有一支力量不可忽视——气象工作者凭借专业优势,依托卫星遥感技术,精心制作气象服务产品,创新科技成果应用,与多部门协同配合,共同铸就森林防火的坚实壁垒。

打破传统局限 开拓防火新路

吉林省是我国东北生态屏障核心区之一,长白山原始林海堪称国之肺叶。传统防火依赖人工地面巡查,然而,当地山峦起伏、地形复杂,仅凭人力很难捕捉密林深处的温度异动,响应滞后、监测存在死角等问题频发,森林防火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024年,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遥感智慧天眼监控平台在长白山实现深度应用,通过“地空天”立体监测构建起智能防火体系,实现火情早发现、早处置。这个实时运转的“智慧大脑”凭借高效数据处理能力,实现火情识别响应速度的大幅提升,全天候守护林海,为东北生态屏障筑起科技防线。它不受地形限制,像“千里眼”一般,实现全天候、大范围、高时效的火点识别与动态追踪,让森林防火真正有了“先见之明”,为绿色生态安全开辟科技守护新维度。

定制专属系统 精筑林火防线

2024年秋季森林防火期,长白山迎来森林防火智能化变革——卫星遥感智慧天眼监测系统正式投用,构建起“苍穹之眼”监测网络。此前,科研人员深入调研长白山实际需求,历经两轮精准升级,为系统注入“长白山基因”。该系统首次升级精密矢量测绘技术,勾勒出保护区三维地形图,智能外延5公里监测缓冲区,形成“电子防护网”。其二次升级植入生态感知矩阵,新增积雪状态、植被状态、可燃物载量、地表含水率等生态体征监测模块,更能感知森林“呼吸脉搏”,实现从火情预警到生态健康评估的跨越式升级,防火体系从“事后扑救”转向“事前把脉”的科学防控。

实时火情监测 精准决策导航

森林火情瞬息万变,争分夺秒是关键。卫星遥感智慧天眼监测系统的森林火情实时监测功能,就是与火情赛跑中的“加速器”。依托卫星遥感技术,融合多颗卫星监测数据,能够时刻紧盯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林区及中朝边境附近,一旦发现火情,立即警报。专业技术人员迅速跟进研判,第一时间将火点信息精准反馈至现场,精准定位火灾发生地点,密切追踪发展趋势,不仅提高监测精度和范围,还能实现智能化预警和应急响应。

通过火点数量、分布等信息,可以评估火灾范围、强度,为灭火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灾后,还能对损失进行评估,助力生态修复。从火苗初现到生态重建,这套系统实现了全周期闭环管理,让每场森林保卫战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部门协同联动 气象服务显效

卫星遥感技术为森林防火提供“硬件”保障,气象服务则是不可或缺的“软件”支撑。

长白山气象局依据卫星遥感产品,精心制作发布精细化森林防火气象服务产品,与长白山自然保护中心、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紧密联动,协同运转。气象数据与卫星监测数据相互补充,为森林防火决策提供全方位信息,提升林火预测准确度、森林火灾扑灭效率以及灾情后评价的合理性。

技术的突破与多部门的携手协作,让每一次森林防火行动都精准高效,共同筑牢长白山森林防火的坚固防线。

如今,卫星遥感森林防火监测分析与应用,已成为长白山森林防火的“王牌武器”。它打破传统局限,融入先进科技,搭建起“地空天”一体,点、线、面融合的全方位监测体系,从森林资源监测,到林火预警和灾害评估,实现了全流程升级。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这股科技力量定能守护好长白山的绿水青山,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作者:魏裕革 张欣彤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