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芬兰阿尔托大学领衔的科学家在《环境研究快报》(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研究称,以往研究低估了居住在海岸区域的人群数量。
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人类居住的地理条件,比如距海岸多远、距海平面多高等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但对于不同地理环境因素对人类居住环境和活动的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却少有研究,而这对于分析诸如食物短缺和水资源匮乏对脆弱区域的影响至关重要。
人类活动是气候变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因此人口分布信息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任何方面均是一个重要参数。该研究评估了全球人口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及海拔高度、海岸距离等相关因素,研究参数包括地理环境、城市化、农业生产、经济和环境胁迫等。另外还分析了整个20世纪与人类居住环境和农业生产有关的不同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预测了截至2050年其中一些因素的变化情况。
居住在海岸附近的人群极易受海平面上升、洪水、风暴等影响。该研究发现,以往研究低估了这些人群的数量,占全球28%的19亿人口均居住在距海岸不到100公里的范围内,海拔高度不到100米。截至2050年,居住在这个区域的人群数量可能将增长至24亿,而生活在距海平面不到5米高度的人口将超过5亿。
此外,全球人口、城市化和财富不较以前那么集中,分布更加均匀。即使人口和财富继续在沿海区域积聚,其在内陆和山地区域的增长将更加迅速。从地理空间分布的角度看,未来不同区域的经济差距将越来越小,这与其他研究得出的经济活动将继续在海岸区域集中的观点不同。
同时,粮食生产量与人口密度的关系越来越小,耕地从人口密集的海岸区域逐渐扩散至内陆区域。在整个20世纪,耕地和牧区的分布范围具有明显远离人口稠密区和沿海区域的趋势,未来这种趋势很可能将继续保持。尽管人口和财富集中在沿海区域,但粮食种植将越来越远离人们的居住区。高原和山地地区对于粮食种植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这些区域也极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因此,全球海拔较高的区域在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方面压力将越来越大。未来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以及资源匮乏区域人口的持续增长将进一步加大人口较少区域的资源压力。该研究对于分析气候变化对脆弱的海岸和山地区域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编译: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