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台站

锦绣牛城 阔步奋进
——邢台气象高质量发展十年纪实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0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精准定位靶向发布预警信息,开启服务新模式;创建“气象村”,气象为农服务不断提质增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打造基于北斗定位的交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服务系统;气象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邢台气象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展望未来,邢台气象部门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标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踔厉奋发,努力谱好新时代邢台气象发展新篇。

  夯基固本 共筑防灾减灾基层防线

  8月8日,邢台市迎来强降水过程。暴雨来袭前,邢台气象部门提前做出精准研判及预报预警——7日11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8日12时,接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8日18时,发布今年首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同时,基于位置的预警信息实现“指哪儿、发哪儿”精准发布。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多部门应急联动机制高效运转,应急管理、教育、交通、宣传、水务、地质部门迅速启动联防联动机制。学校停课、景区关停、道路施行交通管制……防汛应急响应工作链条迅速运转,各项工作稳步走在这场强降水的“前方”。

  这样的工作画面,在汛期可以说是“家常便饭”。递进式精准服务,见证着邢台气象部门防灾减灾能力的不断跃升。十年间,邢台气象部门不断夯实“内功”——

  密织“观测网”,大力增强观测能力。在暴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密建设地面雨量监测站;增建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扩大雷达探测覆盖区域;升级邢台探空站,建设地面北斗探空接收站;建设风廓线雷达、毫米波测云仪、微波辐射计和激光雷达等,提升大气垂直探测精度。

  2019年12月27日,河北省环境气象中心、河北科技大学、邢台市气象局在邢台国家气象观测站联合开展系留艇臭氧观测试验。

邢台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开展无人机增雨试验。

  锻造预警“利器”,靶向发布技术应用取得实效。邢台市气象局联合运营商,将智慧短信靶向发布技术应用于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重大活动保障中,开辟了基于位置的预警精准发布渠道,有效提升重大活动精细化服务水平。与此同时,气象部门与广电、应急管理、通信等部门共同构建广覆盖、立体化的预警信息发布网,深化“网格+气象”预警属地发布机制,提升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覆盖率。

  持续勤修“外功”——

  夯实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切实提升气象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制定出台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标准;联合教育、旅游、交通部门建立暴雨高级别预警学校停课、景区关停、营运车辆管控机制;与水务、地质部门建立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与水文部门建立雨水情信息共享和中小河流洪水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与应急管理、城管等部门就暴雨灾害预警对防汛应急预案进行充分衔接;与宣传、网信部门建立健全“早”和“广而告之”预警信息传播机制;与本地广电集团、通信运营商和《邢台日报》分别建立全频道插播、开机画面插播、电子阅报栏即时播发机制。

  此外,邢台气象部门还开展了全市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普查和精细化风险区划,联合多部门构建分灾种的气象灾害致灾阈值体系,完善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加快推动从灾害性天气预警向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延伸和转变,为党委、政府做好科学应对提供针对性气象服务。

  随着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邢台市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显著增强,防灾减灾成效日益凸显,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明显降低。目前,0至72小时格点预报分辨率达到1小时、1公里,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超过85%,强对流预警信号提前量达到63分钟。

  “气象+”赋能 推进气象与行业融合发展

  今年4月,邢台市首个“气象村”在隆尧县牛家桥乡梅庄村揭牌,全市美丽乡村气象服务保障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气象村”揭牌后,市县两级气象部门将围绕梅庄村产业发展,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粮食安全、气象科普、生态文明建设、党建共建等一系列“气象+”赋能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梅庄气象村

  发展基于场景和影响的气象服务技术,推动气象与农业、交通、能源、旅游、生态等气象敏感行业深度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邢台气象部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牵引发展、多方协同发展,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主动融入地方发展战略,多举措全方位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气象服务,推动专业气象服务提质增效,气象服务保障邢台经济社会发展效益正日益显现。

  围绕农业气象服务,邢台气象部门不断深化与农业农村部门合作,全力做好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面向高标准农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农作物及特色农产品关键生育期,针对低温冻害、高温日灼及连阴雨、大风、冰雹等重大天气过程,利用精细化格点预报,制作干热风、麦田火灾、病虫害等级预报并及时开展预报预警服务;制作棉花播种期预报及冬小麦收获期预报等,开展农作物全链条服务;积极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深挖农产品气候资源附加值,“巨鹿金银花”“宁晋鸭梨”获评河北省首批“气候好产品”,“巨鹿金银花”成为河北省首个获评“中国气候好产品”的农产品;大力推进金银花气象指数保险,2021年理赔金额206余万元,受益农户7321户,实现参保种植户减产不减收,充分发挥气象“趋利避害”作用。

邢台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在金银花种植基地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

图为巨鹿金银花获得“中国气候好产品”称号

  聚焦交通气象服务,以服务保障现代交通物流业为主线,研发了基于北斗定位的重型货车与“两客一危”车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打造商贸物流智慧气象服务新模式,为从邢台驶向全国的近6万辆运输车辆提供基于位置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依托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建立能见度预报模型,搭建精细化能见度预报平台,为高速公路实现各路段“基于气象条件的精准管控”提供科技支撑;自主研发气象服务信息微信智能定时推送系统,每天5次自动向邢临高速推送实况和预报信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增强高速公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强雨雪、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监测和联防,全方位提升邢台境内“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针对能源气象服务,研发能源保供气象服务专题产品,滚动制作《秋冬季能源保供气象服务专题》,组织技术人员开发能源保供气象服务系统,建立电力、热力、迎峰度冬协调联动等相关微信群组,及时向发展和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热力、电力、天然气等相关部门和企业发送气候趋势预测产品和低温、寒潮、大风、雨雪冰冻等高影响天气的预报预警;聚焦风光资源高效利用和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推出《邢台市新能源气象服务专报》,科学分析未来天气形势,对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气象条件进行预报。通过未来逐日累计日照时数数据,科学判断光伏发电优、良、中、差气象条件等级,依据全市100米高度平均风速精细化预报,为风力发电场风电切出、满发、高发、低发、零发状态提供参考,新能源精细化气象服务为风电及光伏发电企业提供科学决策调度依据。

  聚焦旅游气象服务,主动赋能乡村旅游,结合美丽乡村、3A级以上旅游景点服务需求,推进智能网格预报应用到村和旅游景点,因地制宜加强预报,每日两次定时制作基于位置的美丽乡村精细化天气预报,并开展中暑指数、晾晒指数、观星指数等指数预报。

  围绕生态气象服务,加强遥感数据挖掘应用,不断提高气象卫星遥感应用业务服务质量和效益,研发“灯光指数”“植被指数”“滞洪区水体变化”等卫星遥感监测分析产品,实现气象服务赋能绿色发展。强化与生态环境部门合作,加强重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提升环境气象预报预警科技水平,为大气污染精准治理提供气象支撑。

  创新引领 夯实事业发展人才基石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人才”是竞争之本、创新之源、强业之基。

  “在研发流动岗,能够静下心研究,遇到问题还能得到专家的一对一指导,科研业务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张杰是邢台市气象局研发流动岗成员,在专家“点对点”精准指导下,个人创新潜力和内在动能充分激发,从一个技术“小白”成长为业务骨干,以第一作者发表科技论文3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主持申报市科学技术局课题2项、市气象局课题1项,研发了《供暖气象服务专题》《邢台市新能源气象服务专报》等多个紧贴当地需求的精细气象服务产品。

  在人才培养方面,邢台市气象局坚持把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摆在核心位置,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坚持“产品为王、效益至上”理念,紧贴需求,聚焦业务服务短板,开出研究型业务“药方”,构建“业务-科研-业务”闭环链条,激发业务人员精于研发、主动担当的科技创新精神,促进科研和业务充分融合,不断提升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各项工作开创崭新局面。

  邢台市气象局通过强化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发展的“生态圈”。

  为此,邢台市气象局先后印发《邢台市气象局关于组建智慧气象创新团队的通知》《邢台市气象局推进研究型业务管理制度》《邢台市气象局外聘专家培养人才实施方案》《邢台市气象局研究型业务建设方案(2020—2022年)》《邢台市气象局精细气象服务产品研发室和研发流动岗设置方案》《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研究型业务成效考评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激励措施,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不仅如此,邢台市气象局还通过搭平台、组团队,建设创新发展“蓄水池”。

  瞄准核心气象业务发展方向和重大气象服务需求,邢台市气象局自2019年起创建智慧气象创新团队,到2022年发展为雷达应用、卫星遥感、生态气象等12个创新方向,涵盖市县两级近90名队员,基层气象业务技术人员分别与12名国家级、省级专家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实施导师精准指导。与此同时,成立精细气象服务产品研发室,设立“研发流动岗”,建立市气象局3个月、县气象局1个月的业务技术人员脱岗流动研发机制,13批67人次完成研发流动岗学习。

  通过一系列重点突出、精准化、滴灌式人才培养政策,引导科技人员立足岗位职责,结合地方实际,聚集优势科技力量集中攻关,切实激发气象人才创新活力,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效益,助推气象人才队伍成长。

  邢台气象部门还通过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增添事业发展“新动能”。

  全市气象部门基层业务技术人员聚焦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面向政府决策、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紧贴部门和企业个性化、特色化需求,在立体化精密观测、人工智能精准预报、特色农业气象精细服务、大气环境生态文明保障等方面积极作为,优化创新了110多种气象服务产品。

图为中国气象局邢台大气环境野外科学试验基地(黄寺站)

  (作者:文科 赵娜 供图:河北省邢台市气象局 责任编辑:刘淑乔)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