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在河南省郏县,46.6 万余亩小麦迎来成熟季,农户们紧抓农时,热火朝天收获小麦。小麦生长过程中,天气复杂多变,郏县气象局在精准预报与精细服务上狠下功夫。
“今年小麦成熟度高,含水率低于13%,收割后能直接入库。” 种粮大户李新敬的80亩耕地里,6台收割机按成熟度分区作业,井然有序。在郏县农机大数据中心,电子屏实时追踪全县568台联合收割机轨迹,构建1小时农机响应圈,融合卫星遥感与气象数据,实现农机智能调配。
“今年气温偏高且少雨,依据天气预报,我给小麦浇了三遍水,亩产1300斤左右,好于往年。”郏县茨芭镇上丁村种粮大户丁伍伟说。
河南省郏县气象局成立“三夏”气象志愿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机手提供气象服务,确保麦收不误农时、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崔磊 摄影
在郏县气象局综合业务平台,18 个气象站点数据实时更新,智能网格预报系统每3小时生成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我们依托气象农事通、天象平台,向全县农户推送量身定制的预报预警信息,实现麦田全覆盖。” 县气象台台长袁沛然介绍。
郏县气象局在高标准农田基地布局自动气象站、小气候观测站,实时盯紧天气动态与作物生长态势;携手县农业农村局组建农业技术服务队,为农民答疑解惑;每日制作农用天气预报、自动土壤水分监测公报等服务产品,指导农户依循天气形势开展农事活动,巧妙趋利避害。今年干旱,实施3次人工增雨作业,为小麦灌浆提供水分。
为利用好雨前时机,郏县气象局成立“三夏”气象志愿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支招科学种植。依据作物品种、土壤墒情,指导农户合理施肥、科学灌溉。
(作者:樊艳萍 责任编辑:闫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