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在积水退去的浙江省文成县珊溪镇南阳村巷道,泥浆裹着枯枝堆在屋檐下,陈阿婆攥着南阳村网格员刘金娟的手说:“多亏了你们,我们才能安全转移。”想起几小时前惊心动魄的转移,她仍心有余悸。
受台风“蝴蝶”影响,6月12日,文成县出现强降水,由于及时预警、高效应急联动及有序转移,仅用1个多小时,风险点9户居民被安全转移至五新村避灾安置点,无人员伤亡。该成功避险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通报表扬。
成功转移的背后,递进式气象服务是重要支撑。
“6月8日起,我们每天盯着雷达回波,制作风险预估图,标注出可能出现险情的区域,提醒党政领导提前做好防范。”文成县气象局局长杨林燕回忆,“6月12日14时,我们研判当晚有发布高级别预警的可能,便第一时间向县领导和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各乡镇发出提醒。”当日21时16分,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正式发布。
这条预警信息,提前两个小时抵达珊溪镇镇长林日进手中。
“当时,我们所有人都高度紧张,立即进入‘战斗’状态。气象预警就是我们的冲锋号,我们清楚,一场与时间和暴雨‘赛跑’的救援行动开始了。”林日进表示,接到气象预警后,便迅速召集防汛指挥部成员开展联合值班值守。
与此同时,刘金娟正穿梭在村里巡查。“雨下得太大了,我担心珊溪坑河道水位会涨得快,就一直盯着。”13日0时41分,夜色中,她发现水位涨得迅猛,马上就要到临界点了,“我心一下揪起来,赶紧上报镇指挥部。”
珊溪镇防汛指挥部接到消息,立刻行动。镇防汛指挥部常务副指挥章碎孟和气象部门业务人员迅速研判,“气象数据显示,3小时内珊溪坑局部降水超50毫米,这很危险。按照应急预案,必须马上转移南阳村风险区人员。”章碎孟当机立断,带着应急消防管理站副站长、社区书记、驻村干部以及综合应急救援队成员赶赴现场。
“我们到了才发现,向外转移的道路已经开始积水,下游避灾安置点风险大,我立刻决定往上游临近的五新村转移人员。”章碎孟说。深夜里,他们分工明确,分头行动,挨家挨户敲门叫醒9户人家。“有些老人行动不便,我们小心翼翼地扶着,有的村民一开始还不愿意走,担心自家财物,我们就耐心劝说,告诉他们生命最重要。”刘金娟说。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所有人员转移完毕。
“凌晨2时,当我们在上游五新村安置好大家,刚松了口气时,就看到那处风险点的水流已经涨到房屋门前道路,根本没法通行了。”章碎孟说:“多亏了县气象局提前预警,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准备,迅速组织群众转移。这次转移工作能如此顺利,气象预警功不可没。”
(作者:陈慧诗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