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20时至3日8时,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迎来入汛以来最强降水。其中,闫家乡、马鹿镇、平安乡、恭门镇出现大暴雨,胡川镇、刘堡镇、张家川镇、大阳镇、木河乡等地出现暴雨。
针对此次降水过程,张家川县与县自然资源、水务、应急管理等部门密切联动,建立“预报预警-应急响应-灾害防御”的全链条应对机制,为防灾减灾争取了宝贵时间,有效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政府及各部门全力应对强降水天气过程提供决策支撑。
7月1日,县气象局制作降水专题气象服务材料,通过短信、微信、融媒体公众号等渠道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2日17时,与县自然资源、水务局联合会商,发布地质灾害三级(黄色)和山洪灾害三级(黄色)风险预警,提请相关单位做好监测预警,加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应对防范工作。
2日17时,县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保障(暴雨)四级应急响应;19时7分,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20时56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22时59分,升级为暴雨橙色预警。3日2时,县气象局与县自然资源、水务局再次会商,升级地质灾害和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二级(橙色)。
过程期间,县气象局紧盯雷达回波和雨情变化,建立“分钟级”监测预警机制,对出现短时强降水的胡川、大阳、张家川、平安、马鹿、闫家、恭门等乡镇的主要负责人和应急责任人开展多轮次“叫应”提醒,累计电话“叫应”85次,确保预警信息“发得出、传得快、收得到”。
(作者:马剑妹 责任编辑:张明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