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网讯 中央气象台7日10时继续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今年第11号台风“海葵”的中心7日10时位于浙江省象山县东南方大约310公里的东海海面,就是北纬27.4度、东经124.0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5百帕。
预计,“海葵”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转西北方向移动,强度将有所加强,逐渐向浙江舟山到玉环一带沿海靠近,并将于7日夜间到8日上午在这一带沿海登陆。
受其影响,7日14时到8日14时,台湾以东洋面、台湾海峡北部、东海、台湾省北部沿海、福建东北部沿海、浙江东部及其沿海、杭州湾、长江口区、上海、江苏东南部及其沿海将有7-9级大风,部分海域或地区风力可达10-11级,“海葵”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或地区的风力有12-13级,阵风可达14-15级;浙江大部、上海、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浙江中北部、上海、江苏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250~400毫米)。
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抢险应急工作;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应尽可能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中央气象台8月7日10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7日14时至8日14时,受台风“海葵”影响,浙江大部、上海、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浙江中北部、上海、江苏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250~400毫米)。
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御暴雨应急工作;切断有危险地带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台风来了如何避险
1.尽量不要外出。
2.如果在外面,千万不要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铁塔、大树等附近避风避雨。
3.如果你是开车的话,则应立即将车开到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
4.如果你住在帐篷里,则应立即收起帐篷,到坚固结实的房屋中避风。
5.如果你在水面上(如游泳),则应立即上岸避风避雨。
6.如果你已经在结实的房屋里,则应小心关好窗户,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图形,以防窗玻璃破碎。
7.如台风加上打雷,则要采取防雷措施。
8.台风过后需要注意环境卫生,注意食物、水的安全。
7.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应及时取消,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8.不要到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乘船出海。
暴雨及其防范应对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气象上规定,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但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在业务实践中,又可按照发生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暴雨划分为: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大范围暴雨、特大范围暴雨。
局地暴雨历时仅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左右,一般会影响几十至几千平方千米,造成的危害较轻。但当降雨强度极大时,也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区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续3~7天,影响范围可达10~20万平方千米或更大,灾情为一般,但有时因降雨强度极强,可能造成区域性的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特大范围暴雨历时最长,一般都是多个地区内连续多次暴雨组合,降雨可断断续续地持续1~3个月左右,雨带长时期维持。 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强对流天气主要是指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飑线和短时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强对流系统水平尺度小,生命史短;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破坏力大。
雷雨大风是局部天气突然变化现象,它到来时,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狂风夹着强降水,有时伴随有冰雹、呼啸而过,风力可达6级以上。它涉及的范围只有几公里至几十公里。雷雨大风在春、夏、秋三季都可以发生。
冰雹是从雷雨云中降落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降水。常见的冰雹大小如豆粒,大的有像鸽蛋那么大,甚至如鸡蛋大或超过鸡蛋大。一般遭遇冰雹天气时,还伴有雷雨大风,这个时候最好躲在建筑物里,关好门窗,不要接听电话。如果在户外,不要在电线杆、大树下躲避冰雹,可把木板、筐一类木制器具顶在头上,以防止被冰雹砸伤。切记不要站在高楼、大树、广告牌下。
遭遇暴雨如何自救保平安
暴雨天气可能会导致大面积积水及山洪,容易导致被困者溺水死亡。那么,如何应对各种溺水情况?
如果不太会游泳
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如果在水中被困车内
1、解开安全带,解车门安全锁,立即完全打开车窗,安定情绪,进行深呼吸。车辆入水后,水会快速涌进车内,这时水压非常大,车内的人很难打开车门逃生。只有当车内充满了水,车门两侧压力相等时,才有可能打开门。
2、如果没有及时开窗,可以通过破窗锤来击碎车窗玻璃,让水尽快进入车内,增加逃生机会。此外,注意猛踢、手握钥匙、用手机砸等方式无法有效的打破玻璃。
3、打开车门后,尽快向旁边游开。
如果在逃生时抽筋
在水中发生抽筋,千万不要惊慌,一定要保持镇静,停止游动,仰面浮于水面,并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自救。使身体成仰卧姿势,用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使抽筋腿伸直,并用另一腿踩水,另一手划水,帮助身体上浮。
城市内涝及其防范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包括把公园、停车场、运动场等地设计得比其他地方低一点,暴雨时把水暂时存在这里,就不会影响正常的交通,例如挪威,市区修得不是很整齐,他们的做法是多在市区建设绿地,发挥绿地的渗水功能,进行雨水量平衡,实现防灾减灾的作用。一些国家还建设有一些暂时储水的调节池,等下完雨再进行二次排水。我们在实践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建立多层监管体系:一是设计行业需依照规范做事,规范必须严谨且有前瞻性,“有远虑则无近忧”;二是加强市场监管,既要保障投资走向和可持续性,又要确定保险公司的责任;三是制定配套法律和有约束力的城市规划,落实财政投入,设定建设和改善的时间表,如此可以依法依规划行政问责,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