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 吴越 陈渤彪 孙楠 孟妍
2013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多地遭遇雾霾天气,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染严重。从1月9日以来,京津冀、东北三省、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以及东部沿海部分城市,惊现一条深褐色的宽“污染带”。严重的雾霾天气成为今冬媒体和公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本期科普看台通过气象、环保、疾控等各方面专家,与公众共同解读雾霾的相关话题。
十面“霾”伏为哪般?
1月9日清晨,人们出行时并没想到这场雾霾的范围如此之广、时间如此之长、受关注度如此之高、影响如此之大。
当天下午,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雾蓝色预警。随着影响程度的加重和范围的扩大,1月12日,中央气象台将预警从蓝色提高到最高等级黄色。
这是一场雾与霾的纠缠。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雾霾天出现前,在经历了大范围的低温之后,影响我国北方的冷空气出现了停歇。由于大气层结比较稳定,夜间辐射降温效应的出现,导致了雾的产生。雾本身是一种比较正常的天气现象,并没有污染,但是大雾形成时由于天气形势的相对稳定,造成空气中的污染物扩散困难,越聚越多的聚集效应,形成了我国中东部大范围霾的出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表示,从本质上讲,按照气象学的定义,雾和霾是有本质区别的。雾是由水汽组成。水汽遇冷就结雾,再冷就是冷雾。一般雾的颗粒比较大,有几个或者十几个微米。而霾就不一样了,它是比较干的颗粒物,这种颗粒物是非常小的,基本上为微米量级。从研究结果来看,一般情况下,霾的主要成分是细颗粒物,也就是大家常说到的PM2.5,它的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微米,又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所以说,雾只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而霾则是一种污染物。
从能见度、颜色、厚度和边界等方面,老百姓用肉眼就能够有效地区分雾和霾。首先,普通的雾在能见度上小于一公里,而霾的能见度则从一公里一直到十公里。其次,雾有比较清晰的边界,经常是一团一团地存在,影响的范围相对小而明显;而霾的边界很不清晰,范围一般也比较大。最后,在颜色上,我们常见的雾主要是由水体组成,水体在阳光或者是散射光照射下会呈偏白的颜色;而霾的颜色一般是黄色或者褐色。还有一种专业上的判定标准,即分析相对湿度。结雾一般出现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即饱和水汽特别容易形成雾;而霾则不同,只要颗粒物浓度达到便可以形成。
那么是不是说单纯的雾天对空气就没有影响呢?王庚辰说,这个问题也要具体分析。雾本来是比较干净的,但是在空气中如果有大量污染物的话,雾水里就会吸附很多有害的物体,仍然可以对身体造成危害。而实际上,在城市里,雾和霾总是交织出现。一般出现大雾天气时,PM2.5指数也是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