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中国气象报记者李响摄影
中国气象报记者吴越报道 3月20日,在中国气象局举办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中,专家围绕着今年世界气象日 “天气与气候:青年人的参与” 主题,就公众关心的应对气候变化、大气污染防治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活动主持人宋英杰。中国气象报记者李响摄影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中国气象报记者李响摄影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适应室首席孙颖。中国气象报记者李响摄影
中国科学院气象学博士后李汀。中国气象报记者李响摄影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适应室首席孙颖认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5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代表着当前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最新科学认识,其确认了近百年的全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有时会出现比较冷的天气,但是不能以此来否认气候变暖的事实。实际上,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之下,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在增加,我们会经历更多的冷事件和暖事件。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表示,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民族的未来,在社会中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青年人同样应该发挥表率作用。他介绍说,中国人民大学进行的一次大学生对气候变化认识的调查结果显示,95%的受调查者知道气候变化而且关注气候变化,91%的人认为气候是由人类的行为引起的。因此,他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应该是全民、全社会共同参与,尤其是青年,更应该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同时,他也呼吁,应该在气候变化传播和科普宣传上进一步加强,将气温上升、大气环境受到破坏的情况让老百姓更加清晰地认知。
中国科学院气象学博士后李汀经常在网上与青年们就天气气候话题互动。她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看起来很时尚的话题,绝大部分的青年都很关注。针对公众十分关注的雾和霾问题,她表示,应该科学分析雾和霾这两种现象,不应该将两者混淆。
本次活动由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主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气象影视中心承办。著名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宋英杰主持了该活动。
(责任编辑:叶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