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 贾敏
美国:主动“推销” 力促数据效率最大化
“美国在气象数据开放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系列法规实施全面开放,不仅仅开展在线服务,还开展离线服务,主动‘推销’,通过多种方式发现和培养潜在用户群体,实现数据应用和服务效率的最大化;同时,美国还有成熟的专业化、流程化数据管理体系,通过管理确保数据本身的价值并充分挖掘和提高数据的长期使用价值,以实现数据应用效益的最大化。这是美国数据开放和管理方面的两大特点。”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资料服务室主任张强告诉记者。
美国数据开放的特点是“效率型”的全面开放。NCDC(美国国家气象资料中心)是国际顶尖的气象数据中心,在全球数据领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在线状态下,NCDC所有数据都会实现公开透明,所有人都可以下载。其数据说明极其详细,包括数据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数据的质量控制过程、如何解压等等。这会极大地方便研究人员使用。”中国气象学会期刊部伊兰博士告诉记者。
NCDC不仅会提供针对公益组织的在线数据服务,同时也提供针对各行各业的离线服务。
在线服务不可能满足所有领域用户的需求,一类数据不可能“包打天下”,不同行业都有对数据的深层次加工需求。
“NCDC的离线服务能力超群,专业水平高,其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保持全球领先并且不断扩展。他们高度重视用户需求,通过用户需求收集、优先级分析和NCDC内部的反馈,支持其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这已经成为NCDC业务发展的关键环节。”张强介绍说。
NCDC服务对象社会性强,涵盖社会各个行业,比如:农业、民用基础设施、能源、健康、保险、海洋及生态系统、国家安全、旅游以及运输等多个方面。为此,NCDC还设立专门的服务办公室,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及时获取用户需求信息。
“在服务中,NCDC会主动出击,寻找用户。他们会利用多种方式挖掘和培养潜在的用户群体,推广数据产品和服务。其推广方式多样且极具创意性,包括直接推广、工厂之旅、会议展台、媒体互动等等。”张强说。
NCDC在数据质量控制以及业务体系管理方面,也有可称道之处。“这体现在他们高度重视数据质量及其可用性。他们对于气象数据管理的理念已经从单纯关注数据格式、文件结构和完整性转化为关注集数据收集、加工、存档等在内的数据的全生命过程。”张强说,这种方式可以让每一个数据的生命周期无限延伸,让观测数据在应用的过程之中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NCDC通过建立管理系统模型,还保持了业务系统的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张强总结道。
推倒旧的业务系统,建立新的业务系统会导致业务系统之间缺乏可继承性,而NCDC的业务系统却是在继承前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前行,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攀爬”,最终达到其他机构所无法企及的高度。
欧洲:增加附加值 追求数据效益最大化
与美国不同,英国等欧盟国家所追求的是气象数据效益的最大化。
“英国气象局没有财政拨款,要参与市场竞争以创收,弥补其经费的不足,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因此,其追求的是气象数据效益的最大化。”张强告诉记者。
在数据使用方面,英国以及欧洲很多国家的气象部门主要有两种做法,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卖数据”,即将数据想方设法制作成产品推销出去,转变成为利润,产生价值,这也是鞭策这些国家气象部门提高数据质量,尽力提升数据附加值的动力之一。
英国政府也会要求部分公益机构从英国气象局购买数据,使英国气象局通过提供数据服务获取效益,收回成本。
在欧美国家,科学问题同样也会驱动数据的发展,这已经成为数据发展的一大新潮流。“目前,很多新的数据都来源于科学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认识新现象,科学家会专门在特定地点进行观测,获取新的数据。这一趋势也要求制作数据的人员与科学家进行无缝隙的交流与合作。”伊兰说。
“未来,气象服务市场的社会化、全球化将成为必然趋势,这会在无形之中推动各国气象部门逐渐加大其数据开放力度,并在竞争过程中提高数据质量;此外,实现全球性的数据共享必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毕竟,数据共享是推动科学研究的基础,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之下,科学研究必将不存国界。”张强说。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5年8月12日四版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