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刘振亚:应对气象变化需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1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中国气象报记者 段昊书

  3月10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相关议题作大会发言。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在发言中表示,要想实现巴黎气候大会提出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兑现节能减排承诺,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势在必行,而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可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刘振亚表示,早在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就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宣布,“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所谓“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

  刘振亚说,我国的能源互联网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三大问题突出。”刘振亚强调,要想实现巴黎气候大会的减排目标,根本出路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实施“两个替代”:能源开发实施绿色、清洁方式,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

  发展清洁能源好处多多,但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同样存在分布受气象水文条件限制、并非各国各地区均具备开发技术及能力等问题。不过,上述问题均可以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得到解决。

  刘振亚表示,预计到2050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300亿吨标煤,而通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全球清洁能源只需保持年均12.4%的增速,在2050年,清洁能源占比可以提高到80%左右,成为主导能源。与此同时,人类可将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115亿吨左右,这一数字仅为上世纪90年代初排放水平的一半,有望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

  除了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还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球能源互联网投资规模超过50万亿美元。如我国启动能源互联网建设,2016年至2025年电网投资可达10万亿元,并带动清洁能源投资10万亿元,刺激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调整。同时,清洁能源全球互联互通,还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减少国际争端。

  刘振亚认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条件已经具备。我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先进成熟,风电、太阳能发电在经济上竞争力日益加强。他建议,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推进西南水电、西部北部风电、太阳能发电集约化开发和大规模外送;严格控制东中部煤电规模;加快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以“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为突破,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赖敏)

相关新闻: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