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气象学报》常务编委评审会在京召开
总结年度工作评定优秀编审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3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晨报道 12月22日,中国气象学会《气象学报》常务编委评审会在京召开,从出版周期、审稿质量、专刊组织、数字化出版、国际宣传、期刊表现、影响因子及稿源问题与应对策略等多方面全面总结了本年度《气象学报》的编辑出版概况,评定出今年中文版优秀审稿人并为其颁奖,同时就相关文章进行终审定稿。

  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会军,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气候变化研究专家丁一汇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国雄参加会议。

  王会军强调,要在网站建设、刊网融合、编辑后备力量培养方面再做努力,进一步提升。宇如聪表示,《气象学报》编辑出版工作要从稿源、评价体系、影响因子等方面入手,拓展思路,更好地考虑集团化发展和优势互补。丁一汇认为,对稿件评选时要提出真正有用的意见,并前瞻性思考被引用问题及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要加强对热点研究的组稿约稿力度。

  会议评定出今年《气象学报》中文版优秀审稿人28名。获优秀审稿人的有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业务培训部主任俞小鼎等15人,获单篇优秀审稿人的有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王建捷等13人。据了解,优秀审稿人的评选依据包括审稿次数、评语字数、学术把关及文字把关质量、审稿时间等方面,按照预审、初审、复审、提前终审、编委会终审次数计数排序。

  会议还就《南极大陆沿岸地面臭氧损耗事件的研究》《中国现代气温变化观测研究》等8篇文章进行终审定稿。

  《气象学报》中文版2016年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英文版连续5年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并获“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第二期项目资助。目前,中文版发表周期已缩短至269天。下一步,刊物将致力于搞活栏目,在组稿策划上高瞻远瞩,并做好宣传工作。

  来自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参加此次评审会。

  (责任编辑:栾菲)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