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黄彬报道 2月11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17年大气环境气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指出,2000年以来我国大气环境整体呈现“前期转差,后期向好”的趋势,特别是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大气环境持续改善,减排措施效果显著。
据介绍,2017年,全国大气环境进一步改善。年内全国共发生6次大范围霾天气过程、9次沙尘天气过程,均少于常年。全国平均霾日数为27.5天,比2016年减少10.5天,比2013年减少19.4天;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2017年平均霾日数分别为42.3天、53.3天、17.9天,比2016年减少18.1天、17.6天、3.2天,比2013年减少28.8天、35.7天、15.6天。全年大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总量继续下降,全国大部地区酸雨呈减弱、减少趋势。
《公报》分析称,全国大气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地减排效果显著。根据气象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减排措施使2017年全国及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平均PM2.5浓度较2013年和2016年明显降低。在气象条件方面,2017年供暖季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总体偏好,主要表现在冷空气影响次数偏多、小风日数和静稳天气少。
《公报》同时指出,尽管大气环境呈现向好趋势,但受静稳天气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冬季持续性、区域性霾和重污染天气过程仍时有发生。气象部门将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合作,继续做好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为各地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责任编辑: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