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集智聚力捕“风” 筑牢安全防线
——应对台风“烟花”气象服务纪实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6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这是一次对城市运行的考验——“大风、大雨、大潮”三碰头,浙江沿海多地出现海水倒灌现象,城市运行遭遇极大考验。

  这是一场不容闪失的大考——台风所及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要地,一旦防御不当,损失可想而知。

  7月24日一早,刚从黑龙江出差回来的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便来到中央气象台参加早间会商,密切关注“烟花”未来动向。之后,他又多次到中央气象台,听预报员分析“烟花”发展趋势。25日上午,在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围绕如何摸准“烟花”脾气,庄国泰与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郭建侠反复研讨。会商室里、值班室里,总能看见中国气象局各位局领导严肃紧张的神情和讨论交流的身影。这一切只因为,“烟花”变化的每个细节,都事关人民生命安全、事关防汛重大决策。

  面对来势汹汹的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所有人、所有部门都紧绷神经,全力应战。连日来,中国气象局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有关要求,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高度重视、高位推动、高效落实,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7月25日上午,中央气象台预报员分析研判台风“烟花”路径、强度等。图/文 庄白羽

  “提高降雨、台风、山洪、泥石流等预警预报服务水平”

  再难也要尽最大努力报准

  7月18日凌晨2时,台风“烟花”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大、慢、怪”三大特点引起气象专家高度警惕。从高清可见光卫星云图上看,“烟花”特点鲜明:环流巨大,云系广阔;移动时速仅为每小时5公里,即便7月23日加速后时速也仅为15公里左右;正值天文大潮期,大气环境影响因素多,路径走势一直扑朔迷离。

  这在之前登陆华东的台风记录中,并没有先例。加上各家数值预报模式结论差异明显且不断调整,其主观预报难度不言自明。

  基于此,中国气象局、各地政府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分赴上海市气象局、武警机动支队等地,实地检查全市防汛防台风工作;绍兴市市长发表电视讲话,号召市民众志成城打赢台风“烟花”防御攻坚战;杭州、宁波、嘉兴等地市长发布告全体市民书,提醒大家共担风雨、共克时艰……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提高降雨、台风、山洪、泥石流等预警预报水平。而这场风雨鏖战,正是对学习贯彻成果的关键检验。

  一场又一场会商,加密再加密,气象部门密切跟踪实况、反复研判分析,不断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滚动订正其路径、登陆地点、风雨强度等。同时,一拨气象“黑科技”低调现身,为破解难题指点迷津。

  面对“三台共舞”、路径多变的难题,中央气象台加强监测分析,制作发布逐小时台风快讯,充分发挥国家级业务单位的指导作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通过风云四号B星,第一时间启动快速成像仪1分钟区域观测模式,打通云图动画产品传输通道,及时更新应用平台和软件系统,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制作的台风“烟花”中心附近风圈等值面和三维风速矢量等三维可视化产品,同样让预报如虎添翼。

  路径、强度在数值预报模式和各种预报技术的支撑下,在预报员一次次调整和修订中,逐渐确定。

  

  7月24日上午,受台风“烟花”影响,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金沙滩海域掀起近30米高的惊涛巨浪。图/ 徐伟杰 文/毛灏灏

  “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无微不至 无处不在

  7月24日,夜幕降临,大风肆虐,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派出的9人追风团队,在狂风下,将首个直径约1.5米、高约3米,被吹成各种扭曲形状的臭氧探空气球成功施放。

  截至25日,追风团队已在浙江舟山台风眼区附近施放六个探空气球,用来探测台风来临前后臭氧层的变化情况。这次“追风”,除了对台风外场进行综合观测,还新增了海上测试使用的无人艇协同试验,助力台风“烟花”预报服务更加精准。

  这份直面挑战、不断创新的勇气,源自气象部门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责任与担当。

  台风逼近,中国气象局党组第一时间参与应急管理部视频连线会商,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决策服务信息,从专题研究部署到升级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节奏层层递进。

  7月24日起,国家气候中心滚动评估“烟花”台风灾害风险,每天一期服务产品持续跟进,同时为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提供今年入汛以来的气候特征分析。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对台风影响重点区域同样给予特别的关注:73件(套)雷达备件早早配发到福建、浙江、上海、安徽、江苏等地,以保障天气雷达正常运转,为预报提供更加精密的监测数据。

  这两天,温州市民张宪立在微信朋友圈里多次分享“台风预警码”,并留言“能将安全避险随身携带”。这个由当地气象部门首创的“数智避险”小工具,通过个人定位生成专属二维码,告知用户所在位置的台风灾害风险、风雨影响、交通出行和应急避灾等信息,还能自动调取距离用户10公里范围内的应急避灾信息,规划避灾最优路线。

  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气象人的身影。他们只为把脉风云、服务群众,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将“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书写得更加磅礴坚定。

  

  7月24日,洋山深水港,工人根据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预报,对码头大型机械进行绑扎固定。图/文 严继红

  “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稳稳守护万家灯火

  得知台风“烟花”要登陆的那一刻起,浙江省玉环市坎门东沙社区网格员庄爱贞的神经就紧绷起来。

  7月22日晚,社区值班室内灯火通明,刚从危房户检查归来的庄爱贞来不及擦干被雨淋湿的头发,就戴上老花镜,对着疫苗接种名单,逐个拨通电话核对。考虑台风影响,疫苗接种将于23日晚停止,她要尽快安排好还未接种人员的接种工作。

  正因为有了对台风情况的早预判、早预警、早部署,才实现了坎门东沙社区疫情防控与防汛防台风两手抓。

  这次台风应对过程中,气象部门行动早、预警早、部署早,为各行各业准备应对打出了提前量。

  这提前量,是对粮食安全的守护——

  台风对早稻影响极大。7月19日,慈溪市桥头镇早稻种植大户余炎收到气象部门台风提醒后,从当天下午就和周边农户一起顶着烈日加班加点抢收,最终让自家9000亩早稻颗粒归仓。风雨虽至,但种粮大户的心是稳的。

  稳稳的心,来自气象服务的坚强支撑。台州市黄岩区气象局工作人员抢抓台风来临前的黄金时间,深入院桥镇鉴湖村水稻种植基地和宁溪镇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将水稻生产田间管理和果树斜撑、支架加固及大棚防塌等技术带到田间。玉环市气象台每天八点准时接到市粮食物资储备有限公司库点负责人电话,详细解释台风情况、风雨影响,助力粮食及时入库。在浙江省长兴县徐旺村,村干部根据气象预警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增加排涝设备,抢抓时间力保400余亩农田免受洪涝之灾。

  这提前量,是对群众财产的保护——

  在宁波,台风“烟花”来临前“车往高处停”成为新的共识。放眼望去,万象城、天一广场、杉井奥特莱斯商场、高鑫广场等商业综合体的楼顶停车场均已停满车辆。而这些场所,也都发出免费停车公告,为的是给更多车辆提供便利的避险场地。

  在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渔船全部回港避风;在台州市椒江区大陈镇的建筑工地上,监理部门全面巡查,及时加固脚手架等;在玉环市供电所,工作人员抢在台风来临前完成两座铁塔的紧绳加固。

  这提前量,是对生命安全的捍卫——

  “兔比鸡多,对吗?”在已经放暑假的象山县职业高级中学,传来讨论“鸡兔同笼”数学问题的声音。

  为应对台风“烟花”,这里被紧急征用为宁波市象山县避灾安置点,200名外地务工人员和家属从临时住房中被迁移安置在此。整洁的环境、轻松的氛围,缓解了人们的心理压力。

  由于预警及时、时间充裕,在应对台风“烟花”过程中,提前转移的案例在多地出现:在宁波市宁海县,水车村不到12个小时撤离全村5000余名村民;在湖州市德清县,近万名建筑工人被有序转移到41个安置点;在杭州市富阳区,接到气象预警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转移腿脚不便的老人……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气象人在应对台风“烟花”过程中,逆风而行,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写下生动注脚,真诚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赵宁、罗澜、吴卉、李悦、袁盼盼、文科、李慧、简菊芳、王若嘉、王敏、汤杰、陈晓颖、张明禄、叶奕宏、谢玉丽、周小华、万雪丽、李芹、陈丽红、陈丹丹、龚丹红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李冬梅 刘若馨 责任编辑:栾菲)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