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服务“一带一路”的“合作星”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2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橙色是晴天,灰色表示多云,蓝色则为雨天……在“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城市天气预报服务专网上,不同颜色的图标星罗棋布,勾画出一张覆盖14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晴雨表。

古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和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互鉴,宛如一轴异彩纷呈的历史长卷。而俯瞰这片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文化沃土,有一个身处太空的“家族”在默默守护——它就是风云气象卫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气象局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风云气象卫星服务国际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推动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风云气象卫星在全球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积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优质服务。

不断扩大的“朋友圈”

“一带一路”沿线高山、沙漠、海洋等无人区较多,气象资料缺乏,自然灾害频发、重发。随着中国气象科技的进步和气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国进一步加大了向国际社会、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气象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力度。

2018年6月5日,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成为肩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使命的“一带一路星”,开启风云气象卫星国际服务的新篇章。6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指出,中方愿利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为各方提供气象服务。

高位推动,落实有力。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当下,不只是风云二号H星,整个风云气象卫星家族都在竭力服务“一带一路”乃至全球的气象预报、自然灾害应对和生态环境治理。

截至目前,使用风云气象卫星数据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124个,今年新增巴布亚新几内亚、阿尔巴尼亚和洪都拉斯。此外,风云三号卫星国际软件包用户扩大到30个国家,61个机构用户开通了卫星数据绿色通道,33个国家用户使用公有云客户端。2021年度风云卫星国际用户数据服务订单已达2113个,数据服务量超过10TB。

“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朋友圈’正不断扩大,不仅是发展中国家,欧美发达国家在数据同化、短临预报、海洋监测等业务和研究中使用的风云气象卫星资料也在逐年增加。”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际用户服务中心副主任咸迪说。

持续拓展的新机制

“中国提供的帮助非常重要,有了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和监测产品,预报员更容易监测到热带气旋的位置,灾害风险管理机构、农业和旅游部门等都能更及时地做出反应。相较从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有所降低。”自今年1月起,莫桑比克接连遭受“安娜”“杜马科”“贡贝”“埃洛伊丝”等多个热带气旋袭击,造成当地财产损失。中国气象局第一时间响应,向该国提供风云气象卫星产品,莫桑比克气象局局长阿德里托·费利克斯·阿拉牧格对此深表感谢。

快速驰援的背后,得益于中国气象局建立的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根据该机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遭受台风、暴雨、强对流、沙尘暴等灾害时,可通过世界气象组织(WMO)提出申请启动该机制,中国气象局将调动值班的风云气象卫星,对受灾区域进行5分钟至6分钟一次的高频次区域观测,处理生成图像和定量产品并提供给申请方,为其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及时的信息保障。目前已有30个国家注册成为该机制成员,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均通过这一机制获取过应急服务。

此外,中国气象局加强风云气象卫星与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中国GEO灾害数据应急响应机制等其他国际应急机制的对接。2021年,风云四号A星、风云三号D星和风云二号H星正式加入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值班卫星序列,至今已为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圣文森特、刚果和斯里兰卡等20多个国家提供应急保障服务超过50多次,涉及溃坝、火山喷发、强降雨、热带气旋、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用户好评。

打造多赢的新局面

聚焦“一带一路”建设气象服务保障,中国气象局坚持开放合作,努力将风云气象卫星建设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合作的平台、共赢的平台。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共赢之路,也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2017年5月,中国气象局和WMO签署关于推进区域气象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意向书,让中国同WMO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气象合作联系更加紧密。通过这一纽带,中国气象局积极推进中亚大气科技合作、中国—东盟气象合作、中非气象合作等,并与全球23个国家的气象部门及3个国际机构签署了双边气象科技合作协议,加强了“一带一路”气象合作的顶层设计。

回顾过去50多年,中国已成功发射19颗风云气象卫星,目前7颗卫星在轨运行(包括4颗静止气象卫星和3颗极轨气象卫星),静止轨道卫星形成“组网观测、在轨备份”的业务格局,极轨卫星形成黎明星、上午星、下午星组网观测,可对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的极端天气、气候和环境事件进行及时高效观测。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防灾减灾是国际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中国气象局将继续践行全球气象业务新战略,拓展气象业务服务领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极端天气事件影响评估分析、水文气象预警贡献中国力量。”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劲松说。

(作者:吴鹏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