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黑龙江粮食生产迎来“十九连丰”——
气象合奏 黑土地再唱丰歌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1.3%,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

沉甸甸的丰收果实折射出黑龙江气象工作者的智慧与担当。2022年以来,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求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三农”工作的指示精神,针对春耕春播、夏管、秋收、冬储等粮食生产各个环节,提供分作物、分灾种全链条式的气象服务与科技支撑,让中国饭碗盛上更多优质“龙江粮”。

精细服务为丰收护航

好种产好粮。在黑龙江省庆安县,东禾水稻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寇红专望着已经颗粒归仓的稻谷说:“2022年种了50万亩水稻,其中气象部门帮忙选种的‘松江22’有机水稻亩产达1000斤以上,比前一年增产约10%,其他品种的水稻每亩也能多产100斤,能多赚150元呢!”

2022年2月初,寇红专把想种植晚熟优质品种水稻的想法告诉了正在进行春耕农情调研的气象工作人员。面对新需求,庆安县气象局迅速成立服务团队,综合调研不同品种作物所需的气象条件,结合历年气象数据和当年气候趋势,帮合作社选了首批采用超早钵育栽培技术的“松江22”水稻。

丰收的不仅是水稻。在黑龙江省友谊县友邻乡,农户王森告诉笔者,“我种的玉米亩产约1000斤,比前一年增加了近100斤,妥妥的大丰收!”

但汛期的降雨过程,也着实让王森捏了把汗。2022年7月28日至30日,黑龙江省自西向东有一次明显降水天气。由于玉米对大风和强降雨有较强敏感性,王森时刻紧盯农业服务微信群里气象部门发布的每期专报和预报预警信息,相关部门和农户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和雨后排涝工作,使得作物未受到严重影响。

“现在通过微信和短信就能及时收到详细的气象信息和农业指导,‘龙江气象’App还有实时的天气动态和科普知识,赶上重大天气,气象专家还直播为我们解惑。”王森说。

分作物、精细化的全链条服务离不开气象部门充分的准备。在2022年初,省气象局就成立了气象服务专班和气象保障服务领导小组,每周进行会商,定期为业务人员开展培训,组织编写农业气象服务手册,供全省农业气象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据统计,省气象局全年发布天气农事实时分析、监测评估、影响预报、风险预警等服务产品共计12种302期,为省农委、水利厅等单位提供服务材料100余份;省气象科研所农业气象专家每周接受省电视台《三农最前线》节目采访;省气象服务中心通过气象信息精准服务系统、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等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估测影响38.49亿人次。

气象科技成“稳粮扩豆”关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7397.5万亩、总产量190.7亿斤,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居全国第一。相关部门和农户表示,气象科技是黑龙江实现“稳粮扩豆”、保障粮食增产增收的重要支撑之一。

在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镇,大豆种植户孙广平2022年大豆每亩产量在500斤以上,比2021年增加6.5%。

孙广平承包了200亩田地种植大豆,由于2022年春耕前期出现低温天气,延缓了播种时间,他又着急又犯难。气象部门精准研判未来天气形势,告知他后期温度能有效弥补前期气温不足的影响,让他吃了“定心丸”。

海伦市地处黑土地核心区,2022年积极落实国家“稳粮扩豆”部署要求,共种植大豆280万亩。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联合绥化市气象局开展“高寒大豆产区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大豆单产提升空间研究”,解析大豆产量提升的关键制约因子,探明气象因子对产量提升的制约机制。研发大豆低温冷害指标、关键农时精细化网格预报模型、风险评估模型,开展大豆农业气候区划和灾害区划,发布《大豆气象服务专报》20期,填补了黑龙江省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无大豆延迟型低温冷害定量评价的空白。

目前,黑龙江气象雷达组网已覆盖大部分粮食主产区,同时气象部门建立雷达产品资料共享平台,实现垦区各农场、防雹办、飞机场等单位的资料共享,便于协同垦区与各市县辖区雷达网形成联防机制。(张智慧、赵博、闫平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张晓卿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