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薪火”燃动“浙里” 气象全程“助跑”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1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途经11个城市,经2000多名火炬手接力传递,于9月8日“起跑”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以下简称“亚运会”)“薪火”在20日顺利重返杭城。

历时13天,火炬传递沿途难免会有风雨,国省市三级联动,为“薪火”撑起气象“守护伞”。

结“网”——多点协同作战

亚运盛会举办在即,焦点在杭城,支点在“四方”。

“总体天气形势判断虽然定了,但还是要看得更细一点,把细微之处的变化都考虑到。”在9月7日调度会商会上,亚运气象中心紧张有序的特别工作状态让“战前”气氛再度升温,来自亚运气象台和中央气象台、国家气候中心、华东区域中心气象台和各相关单位的预报专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

此时此刻,已有11名国家级和相关省份的专家加入亚运气象台。经过他们的慎重研判,针对火炬传递区域的逐小时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接连不断地发送至火炬传递指挥中心。在火炬传递期间,各级各地气象专家集智聚力,一次又一次给出可靠的决策依据。

除了投身预报一线的专家队伍外,其他软硬件配备和人员部署也汇聚了各方力量。前期,浙江气象部门在国家气象中心等单位的支持下,在数值预报模式、人工智能短临预报预警技术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技术研究和攻关,北京冬奥会重要成果睿图系统和睿思系统也逐步在浙江落地应用。自9月7日起,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根据需求,以杭州市为中心启动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加密观测,浙江周边多省市联合开展区域雷达协同观测,严密监测风云变幻,集全部门之力让火炬传递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更好的气象保障。

9月20日,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收火仪式在浙江省杭州城市阳台举行。5时,亚运气象服务保障现场服务分队到达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市阳台,开展现场气象要素监测。5时30分将实时数据传递至亚运气象台。胡德云 摄影

连“线”——各市接力护航

13天、11市,亚运会火炬传递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对气象服务提出高要求。

虽然身怀“黑科技”的亚运会“薪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抗风、防雨、耐高温,但是不如人意的天气还是会让火炬传递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作为“起跑”城市,杭州提前一个半月向火炬传递指挥中心报告火炬传递期间气候背景分析情况,提供降雨、大风、雷电、高温、雾、霾等天气不利影响的应对建议,并提前加密提供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当天的气象要素预报。

9月8日,微风暖阳,与预期别无二致。106名火炬手自涌金公园广场开始一路沿着西湖,跑过秋意渐浓的南山路、北山街,与之相伴的还有当天凌晨就入场开展气象要素实况监测和气象服务的气象保障现场小分队。

然而,正如亚运气象台的预判,在火炬传递期间,高空槽和海上副热带高压这两个不确定因素给天气埋下了变化的伏笔。

当火炬传递到丽水时,降水成为气象保障服务的重点和难点,天气的不确定性给传递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丽水市气象部门提前一周就针对传递准备期间和传递日的天气提供了详细分析,经反复会商,给出了“可能有弱降水,出现强天气的概率不高”的预报意见。16日上午,丽水市区零星小雨渐转多云,火炬传递丽水站气象保障工作圆满完成。

聚“点”——共襄亚运盛会

在传递“薪火”的火炬手队伍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浙江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燚。

能够亲眼见证家门口的国际赛事,并有幸作为全省气象工作者代表入选亚运会火炬手,徐燚感到无比光荣:“这是一项巨大的荣誉,是对全省气象工作者的肯定,也是对自己今后工作的鞭策。”

与同样参加火炬传递的世界冠军、全国劳模、科技巨擘等相比,徐燚只是一个并不知名的普通人。但是,深耕气象预报一线岗位20余年,他的身上生动展现了气象工作者同样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内涵,也展现出赶超奋进的榜样力量。

完成火炬传递后,徐燚即刻返回杭州,继续参与亚运会气象保障相关工作,“这是集体荣誉,我只是其中一员,但是亚运会火炬手的经历带给我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会把这种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激情和力量投入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精益求精、超越自我,为浙江气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这也是无数浙江气象工作者的目标和志向。

9月23日,亚运会将开幕。每一位浙江气象工作者都已全情投入,热切期盼能够汇聚微光共襄盛举,在备受瞩目的盛会留下一笔“气象蓝”。

(作者:张晓晨 岳毅 吴丽君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