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岛人”到“康巴汉子”
“叔叔,我最喜欢这支3D打印笔了,回家我要画一幅海岛的画,就像您刚才讲的那样漂亮!”临近新年,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气象局到卡若区加林村开展“感党恩 一家亲”爱心捐赠活动上,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颖波为现场的小朋友描绘福建平潭的“蓝眼泪”美景时,孩子们兴趣盎然,一位藏族小姑娘开心地告诉王颖波自己的打算。
王颖波是来自福建省平潭市气象局的援藏干部。这次活动中,他把平潭市气象局捐赠的书包、文具袋、3D打印笔、人工影响天气飞机模型等产品,送到了小朋友手中,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
从福建平潭到西藏昌都,从海边到雪域高原,万水千山,王颖波时刻不忘自己作为“桥梁纽带”肩负的责任。
近日,王颖波(左二)在卡若区加林村开展爱心捐赠活动现场为小朋友整理书包。图/李剑锋
在同事眼中,王颖波是一位平易近人、特别能吃苦的好领导。他们说起半年前八宿县林卡乡森林火灾扑救气象保障那次难忘的经历。当时,王颖波受党组委托,火速动员昌都市气象局和八宿、左贡县气象局共12名业务人员,奔赴火险救援一线,现场指挥气象应急服务保障工作。夜里,海拔4100米的山顶寒意袭人。值班表上,王颖波把自己大都排在了深夜与凌晨时段。
大家觉得他是领导,又初来乍到,担心他太辛苦。他却说,“大家都辛苦,这儿没有副局长,只有一名老业务员。”怕大家有心理负担,他还开玩笑说,“白天我随时可能去指挥部参加会议、汇报工作,你们看这里景色多美,就给我一个独赏夜景的机会吧!”
山上物资匮乏,没有其他清洁水源,为了节约来之不易的瓶装矿泉水,王颖波托村民从山下买来口香糖,饭后嚼两粒,权当刷牙了。没水洗脸难受,他说就当敷了纯天然的面膜。饮食不好,他说正好减肥。地铺硌得慌,他又说,就当按摩了……“之前看王局平日里香茗加咖啡,没想到苦中作乐也这么拿手。”一同参与山火扑救的同事说起来,对他都很佩服。而苦中作乐背后,是他心中守护高原绿色屏障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执着和坚毅。
援藏工作辛苦,王颖波很久才能回家一趟,每次回去,他也不闲着,到福建省气象局汇报完工作之后,又辗转省气象台、气象服务中心、气象灾害防御中心等多个部门,对接协调人员挂职交流、业务技能培训、科技特派员、天气雷达建设应用等事宜。
“你这好不容易回去一趟,休假也整天不着家,‘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爱人不埋怨吗?”昌都同事笑问。
“心里放不下呀。我爱人么,埋怨也只是在嘴上,实际上是很支持我的。想当初我进藏,还是她送我去的机场呢。得妻如此,夫复何求?”王颖波一脸幸福。(李剑锋)
让大家的日子红红火火
农历新年悄然临近,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火花镇,家家户户忙于杀年猪、熏腊肉香肠准备过年。徐良军和他的驻村队员们必须办好两件事,一是走访脱贫户和监测户,算好2024年一季度收入账;二是找好理由,婉拒村民到家里吃“杀猪菜”的邀请。
如此热情来源于村民发自肺腑的感谢——
“以前晚上摆寨(串门)靠摸着走。现在有了路灯,走起来就像白天一样,到处亮堂堂的。”
“还有以前都是泥巴路,下个雨啥的别说晚上走,白天走起来都困难!哪像现在到处都是水泥路,干净还宽敞。”
……
走在村子的路上,大家对驻村工作开展以来的村容村貌变化颇为满意。贵州曾是脱贫攻坚主战场,2020年底全省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全省66个贫困县实现整体脱贫。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安顺市气象局已连续6年先后派出6位干部职工到火花镇开展驻村帮扶。徐良军和方鹏被分别派往喜湾村、纳磨村开展全脱产帮扶工作。
1月20日,徐良军(左一)和张鹏(右)在村民杨小海家中走访,了解其家庭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子女务工情况 。 图/金松瑜
喜湾村有村民406户,其中脱贫户166户。2023年5月徐良军接任“第一书记”,在上门走访脱贫户过程中他遇到找不着厕所的尴尬事儿。对于部分脱贫户而言,家里没有厕所是“理所当然”的事儿,路边草丛中、屋后大树下都可以解决。他发现这是乡村建设中可以作为的一个点,解决好了,能改善卫生与环境问题、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经过努力协调,徐良军成功获取资金,为31户脱贫家庭修建了厕所,并新建了蓄水池,修复损坏的水泥路面。他表示,驻村工作队还将继续申请资金,分批次解决喜湾村民厕所和化粪池问题。喜湾村连妹老人说:“现在上厕所可以不出门,老了还能享受城里人的生活。”
驻村工作不总是顺利,也常常收获一些“不理解”。
按照政策,安顺市为千万跨省务工脱贫劳动力发放春节交通补贴。明明是大好事,起初却被一些人当成骗局。
徐良军回忆,去年10月份对接远在浙江务工的韦文坤时,希望提供务工收入证明以领取春节交通补贴,对方却不相信。秉承着帮扶责任和对务工人员的关怀,他们直接找到他的父亲韦发荣了解情况,之后,由村委会开具相关证明,将补助打到韦发荣的账户上代为转交。再见到徐良军,这对父子满是不好意思,连连夸赞党的政策好!
2023年在徐良军和方鹏的协助下,市政府共向喜湾村、纳磨村到省外务工村民发放53.25万元春节交通补助费,为234户申请到种植养殖产业补助。
“驻村工作就是这样,得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抹得开脸。”徐良军说,尽管有时自己会被误解,但通过努力解决问题、办成事,看到大家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自己的那点委屈也就过去了。
走在喜湾村和纳磨村的田间,能够看到两台气象智能终端设备,可实时显示播放气象数据、天气趋势预报和相关气象灾害科普视频。“这是我们去年申请下来的,有了这台设备,村民们可以更好地安排生产活动。”方鹏介绍,紫云县地处安顺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地交界处,是冰雹、干旱、短时强降水多发区域。有了这两台设备,村民们了解天气信息就更方便了!
结合火花镇蜂糖李经济作物分布和粮油作物种植情况,安顺市气象局还将在喜湾村与纳磨村之间建设一座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并在紫云县增设一部X波段天气雷达。该项目已纳入2024年工作计划并逐步启动实施,筑牢安顺市气象防灾减灾“南大门”第一道防线,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火花镇年味儿正浓,结束一天的工作,徐良军在办公桌前坐定,打开驻村工作日志梳理当天情况,他说:“这一年为群众办了一些实事、好事,明年我们还要加把劲儿,让大家的日子红红火火!”(金松瑜 沈冲娜)
刘书记又有了金点子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五三村,只见道路平整洁净,村落房屋错落有致。在这里,我们跟着中国气象局派驻第一书记刘为一,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刘为一是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遥感处(卫星处)三级调研员,驻村工作已有大半年时间,他办事沉稳,村民们都说,刘书记爱思考,不说话的时候就是在琢磨事儿,肯定又有了金点子!
我们来到五三村脱贫户于永强家中,他带我们参观了他改造过的新居。提起刘为一,他不禁竖起大拇指,“过去上厕所特别不方便,刘书记一来,就解决俺们这个大问题。”行动不便的他,如今解决了生活起居问题,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村民说,刚到五三村,刘书记就走街串巷,摸排家底。在了解全村脱贫户的基本情况后,刘为一决心帮大家解决最重要的卫生问题,“驻村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换位思考,做村民的‘贴心人’。”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安装了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和水冲式厕所,卫生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近日,刘为一(右)走访脱贫户王学彬一家。 图/王莹莹
渐渐地,刘为一理清了驻村工作思路。他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围绕“三落实一巩固”,持续跟踪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对全村监测户4户8人、脱贫户27户50人针对性施策,通过公益性岗位、庭院经济和兜底政策支持,以及利用中国气象局帮扶经费设置村级保洁员岗位,确保监测户和脱贫户户均收入稳定增长,目前全村常住232户531人无规模性返贫致贫风险。
解决了基础问题,还要带领村民进一步增收致富。2023年10月14日,突泉县紫皮蒜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认定为“气候好产品”。五三村是全县出名的紫皮蒜种植示范村,刘为一制定了“种植规模化、管理科学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目标。“刘书记找人进行土壤检测,俺们的紫皮蒜种植面积又扩大了。”村民许贺春笑着说。“紫皮蒜庭院经济是五三村的特色产业,有了这个品质认证,蒜的附加值就高了,百姓的收入就会更高。今年的蒜价比去年高了将近20%。”刘为一说。
为充分凸显气象帮扶特色,刘为一坚持以科技帮扶切入,在中国气象局支持下,通过2023年突泉县青少年气象科普夏令营,给突泉县青少年特别是困难家庭的青少年一个走近祖国首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的机会。
通过这次夏令营,刘为一也跟孩子们混熟了,大家都叫他“刘叔叔”。“刘叔叔懂的特别多!”“刘叔叔对我们很好!”“刘叔叔愿意跟我们玩儿”……孩子们七嘴八舌地介绍着自己心中的刘为一。
走过五三村的田间地头,作物已经收获了,偶有三三两两村民经过。村党支部书记陈德泉回忆,2023年7月26日,在接到上级通知,得知突泉县北部局地将出现冰雹天气可能致灾后,刘为一立即组织村干部加强值班值守,帮助村民堆放沙袋,防止庭院进水,并及时疏散河堤两岸群众。雨后又组织挖排水沟,及时排出积水。“感谢刘书记,暴雨没有影响到村里的玉米地。”陈德泉说。
工作之余,刘为一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突泉县第十七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授课,介绍风云气象卫星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前景,积极推动风云气象卫星在突泉各行业的落地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谋发展,以科技保增收,以文化促和谐,不断推动紫皮蒜的品质认证和品牌化,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智能气象灌溉技术,继续组织村民朋友、文化能人一起编排具有乡村特色的文艺节目,让村民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五三村变得更美好!”刘为一坚定地说。(贾辰 王莹莹)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