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坚决扛起全面深化改革时代使命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气象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气象干部职工中引起热烈反响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0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科学谋划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气象部门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家深受鼓舞、斗志昂扬,纷纷表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坚决扛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使命,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气象篇章。

中国气象局党组第一时间召开扩大会议,深入学习全会公报,集体收看中共中央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新闻发布会,谋划学习宣传贯彻具体举措。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表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要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任务和要求上来,更加自觉地把气象工作放在党和国家的全局工作中来考量,持续加强改革的战略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和重点任务的协同性配合,确保气象改革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用实际行动和长远眼光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气象篇章。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需要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亚伟逐一圈画公报中“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等重点,并表示要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强化气象预警和灾害预报联动,不断完善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有力落实递进式气象服务,进一步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能力,以准确预报、及时预警、有效“叫应”的实际行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党委书记、主任(台长)金荣花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深化数字智能气象业态下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打通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卡点堵点,探索赋能气象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机制,推进天气预报业务转型升级,以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履行好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使命职责。

在浙江,江山市通过网格化治理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融入基层治理改革体系,以全国县域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和浙江数字化改革工作为契机,全面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数据应用和信息共享能力,高效精准落实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江山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叶盛表示,下一步将着重提升气象科技硬实力,迭代升级“网格+气象”防灾减灾平台,为“平安江山”建设展现气象担当。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全会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把改革创新和法治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法治建设。”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潘进军表示,将推动人工智能、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新兴领域立法工作,坚持行业部门共建共治共享,重点推动建立行业气象统筹协调机制、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区域协同标准试点等,以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气象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气象行业管理试点之一,山东临沂率先出台《临沂市气象监测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和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促进气象监测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临沂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金东表示,将以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化“气象+”共建共管共享合作,推动完善气象行业统筹融合发展新机制。
  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要坚持用改革精神推动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在气象人事人才工作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国气象局人事司司长王志华表示,将抓好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全面深化气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更加突出综合施策、先行先试、聚焦重点、开放合作,加快推进气象人才高地建设,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聚集各方资源推进人才发展,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臧海佳特别关注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他表示,将强化系统观念,加快科研业务深度融合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发挥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作用,强化有组织科技攻关、有组织成果转化、有组织人才培养、有组织局校合作等工作,深化气象科技“三评”改革,突出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

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目前风云气象卫星服务132个国家和地区,34个国家注册成为风云气象卫星应急保障机制国际用户,近5年为50余个国家提供超过150次应急保障服务。“未来,我们将更加坚定对外开放合作的信心,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为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主任王劲松说。

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广大气象干部职工对于“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表示干劲满满。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5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打造了“数据要素×金融”的应用场景。“未来我们将继续立足释放气象数据要素价值,筑牢数据根基,攻关数字技术,推进新兴科技的应用,管好用好气象数据,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数据应用室主任曹磊说。

“我们将研发农业与生态国产化气象观测装备和技术方法,实现作物长势、灾害监测和品质分析的自动智能观测,加快推进全国农业与生态气象观测智慧化进程,增强农业防灾减灾气象保障能力,将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不灭引擎’转化为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系统室副主任、中国气象局首席专家吴东丽说。

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江西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傅敏宁表示,将在红土地上围绕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高质效低空经济气象服务新领域新赛道,健全完善“六有”航空气象服务业务体系,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主动赋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朱小祥表示,《决定》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下一步,我们将瞄准百姓需求,加强科技创新,持续推出场景化、个性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守护生命安全和生活美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于全会提出的“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党委书记、主任(社长)王雪臣表示深感责任重大,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标“七个着力”重大要求,坚决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充分挖掘气象文化内涵,构建中国气象国际传播体系,讲好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故事。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会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青海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凤霞表示,将依托瓦里关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扎实推进全球大气本底与青藏高原大数据应用中心科创平台建设,为高原碳评估、生态保护与气候变化适应技术开发提供支撑,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样板,服务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会强调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我将进一步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发挥气象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加大产业帮扶力度,推动完善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常态机制,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气象贡献。”中国气象局挂职干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委常委、副县长槐杨说。

(王亮、贾静淅、阳揣环、华潇萍、焦蕾、周鲁帅、杨蕾、咸迪、张艺博、谈媛、刘倩、刘钊、李钦、李琳琳、金泉才、吴卉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吴彤 责任编辑:颜昕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