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一带一路”气象访问学者深度参与中非气象交流合作——
携手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能力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6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近日,来自塞舌尔气象局的“一带一路”气象访问学者(以下简称“气象访问学者”)米歇尔·莫雷尔开始参与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业务跟班锻炼,并针对巴基斯坦低压系统引起的一次强降水过程撰写了一期全球灾害性天气快讯,发布在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的网站上。他还与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周宁芳合作开展塞舌尔强降水分析研究工作。

“在这里,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央气象台的工作,尤其是关于全球气象预报服务的内容。”莫雷尔在塞舌尔气象局从事预报工作,他对中国的气象预报技术以及人工智能(AI)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非常感兴趣,一直积极思考将所学应用到塞舌尔气象预报工作中。“中国气象预报员们不仅对天气学原理及相关知识运用自如,也常常应用先进技术来提升预报准确率。天气会商制度也是很好的交流反馈机制。”

图为8月14日,莫雷尔在中央气象台全球监测分析预报岗位上进行跟班锻炼。国家气象中心供图

在国家气候中心,来自坦桑尼亚气象局的气象访问学者查尔斯·约翰·马拉凯拉正在运用气候数据,分析10个中国城市发展风能、太阳能的气候条件。他表示,“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开展气象国际合作有利于推动全球多国携手应对这一挑战,而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早期预警方面有充足的经验。”在中国参加学术会议时,马拉凯拉了解到中国正在建设综合云端早期预警系统。“发展气象科技对于提升早期预警能力至关重要,我希望坦桑尼亚也可以建设应用该系统。”

同样来自坦桑尼亚气象局的气象访问学者埃斯顿·兰森·莫哈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利用风云气象卫星数据监测和研究坦桑尼亚的极端天气。“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威胁,我的研究就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更好地生活。”莫哈说,“风云气象卫星对降水、火点、风等的监测非常有帮助,我会把风云气象卫星服务推荐给坦桑尼亚的其他气象工作者。”

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气象访问学者古迪纳·莱塔·贝克勒在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开展相关研究。他告诉记者,目前,埃塞俄比亚运用天气雷达等进行观测,但仍然需要建设更多自动气象站提升观测和预报能力。“每年,埃塞俄比亚都有很多学生来中国学习气象知识,并在回国后为发展本国气象事业做贡献。中国在气象科技创新和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埃塞俄比亚借鉴,双方的合作非常重要。”

谈到在中国学习生活的感受,莫雷尔表示:“感谢中国朋友们给予我的关照和帮助,让我感觉很温暖。”

马拉凯拉表示:“中国与非洲是可靠的伙伴,中国乐于分享发展经验,帮助非洲实现共同发展。同时,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民非常友好。”

莫哈表示:“坦桑尼亚和中国是风雨同舟的好朋友,两国在气象领域有很多合作。我回国后,会继续当好友谊的使者。”

贝克勒表示:“来中国访问,不仅是我学习交流的好机会,也为我了解中国气象工作和中国人民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途径。”

2023年,中国气象局与教育部在“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框架下合作设立“一带一路”气象访问学者项目,利用我国在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卫星等领域的资源优势,集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高端人才开展协同创新,提升我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气象防灾减灾能力。首批“一带一路”气象访问学者名单在当年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大会上正式发布。

今年4月,来自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塞舌尔等三个非洲国家气象部门和科研机构的5名气象访问学者开启为期一年的在华研修。研修期间,气象访问学者分别与北京大学和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联合研究制定研修计划,并围绕气象观测、气象服务、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学习研究,共同参与风云气象卫星科技创新以及基于“云+端”的国际早期气象预警业务支撑平台研发,深度融入全球气象能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徐嫩羽 蒋芷晴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