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从三场暴雨看浙皖闽赣四省边际地区高效联防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7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浙皖闽赣四省边际地区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区域协同标准的改革探索,正让四地灾害联防更加高效。

同处全国梅汛期暴雨中心,浙江衢州、安徽黄山、福建南平、江西上饶四市气候相似、地缘相近。自2023年8月以来,四地气象部门积极融入地方边际城市区域合作发展体系,探索构建气象灾害跨区域联防新模式。结合今年较为典型的三场暴雨的联防工作,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其改革发展成效。

第一场暴雨,在4月13日至14日。暴雨中心位于衢州、黄山、上饶三地交界地区。13日14时至14日8时,婺源、开化等地累计降水量达140毫米至160毫米,上饶余干、广丰,南平松溪等地出现冰雹。

四地气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通过联合组建专班、联合会商、联合制作服务产品等多种方式有序推进区域联防。

4月13日11时,针对区域可能出现的明显降水过程,四市首次开展灾害性天气联合会商。会商后,四市气象台联合制作《衢黄南饶气象服务信息》,分别报送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明确指出江西上饶至浙江衢州一带可能出现暴雨,需防范小流域山洪、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根据气象信息,四地紧急转移43户126人,得到四市政府肯定。

在这次实战中,四地联合会商实现从无到有,“四市一体”的区域协同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模式效益初显,有效推动气象工作融入地方治理体系。

改革“穿针”,于跨区域防灾减灾要紧处“引线”。此后,四市专门组建毗邻乡镇预警“叫应”责任人信息库,覆盖四市13个县(区、市)、58个乡镇的675名责任人,实现预警信号跨区域传播。

第二场暴雨,在6月9日至28日。这是进入梅汛期后的一次持续性强降水。

5月,四市针对暴雨、台风等8类气象灾害制定了统一的气象灾害警报标准,明确警报等级、启动指标阈值等,并在今年梅汛期暴雨过程开始试用。

6月25日,浙江省气象台值班预报员分析研判新安江流域降雨预报。苏桂炀 摄影

过去,作为梅汛期暴雨中心的四市更多是“单兵作战”,结合上下游天气趋势联动发布预警信息的情况较少。现在,综合考虑共同的高影响灾害性天气,四市将警报与预警信号相衔接,解决了市县服务不协同、市级气象部门在不发布预警信号的情况下与地方应急响应联动工作脱节等问题。

对照暴雨警报标准,针对降水影响情况,四市先后于6月9日、13日、22日联合发布服务材料,明确提示预警等级、关注重点等,为地方政府及四地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区域合作联盟的防灾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以南平市松溪县为例,在这轮暴雨中,该县多个乡镇道路有明显开裂,且地质灾害风险可能进一步增高。以试点标准为引领,通过联合会商、及时预警、灾害联防等举措,四地将分段防御提级为全域防御,紧急转移群众并严防回流,避免9起人员伤亡事件。

第三场暴雨,在7月25日至27日。这场暴雨与台风影响直接相关。

7月24日,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升级成为超强台风,于25日登陆我国台湾省后,又登陆福建且深入内陆。

依托区域高影响天气预警信息实时共享和重大气象灾害联合发布工作机制,当四市或交界地带达到警报标准时,四地气象部门即刻开始联合工作。

23日,四市警报业务平台提示,南平将达到台风警报标准,四地气象部门迅速联合会商并发布预报预警,各地政府分别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实现共享共商、服务一体。

7月24日,江西省气象台预报员欧阳鸿翔通过“风云地球”平台查看台风“格美”动态。黄奕廷 摄影

实况显示,7月25日至27日,南平出现大雨、暴雨,局部大暴雨;上饶、衢州以中雨、大雨为主,局地出现暴雨。

26日9时,“格美”中心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域内,外围最大风力达10级(25米/秒)。在其影响期间,四市气象局高效开展联动服务,持续强化信息互通的便捷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了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

探索区域协同、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明确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自改革探索以来,四地建立区域统一的警报标准和预警服务协同机制,重塑区域市县两级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体系,实现预警跨区域传播,应对气象灾害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逐步推动分段防御向全域防御转变,持续提升了区域气象社会服务质量和效益。

(作者:王亮 丁兮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