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直击定日震区救援前线!护航“空中生命线”,需关注哪些气象因素?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1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在西藏震区救援中,直升机、无人机等飞行器成为穿越复杂地形和天气条件的“空中生命线”,为物资运输、灾情勘察和精准救援提供了关键支持。然而,高海拔低气压、低温、大风等复杂气象条件,对救援飞行带来严峻挑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让救援行动更安全高效?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探寻震区飞行器飞行背后的服务保障。

专家顾问:

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刘鑫华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郭建平

西藏自治区气象台副台长 乐天吉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副教授 安伟刚

飞行器的多样性与特殊气象需求

“救援飞行器的种类和任务多样化,各司其职,为救援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安伟刚介绍,在震区救援行动中,参与救援的有运-20大型运输机、直升机和无人机等,其中无人机包括翼龙无人机和多轴旋翼无人机。

运-20大型运输机能将大批救援物资和人员,快速运抵就近机场;直升机负责灾情侦察、物资和伤员的精准转运;翼龙无人机在震后黄金72小时内,对震中区域进行全面灾情勘察,包括房屋倒塌、人员受困点位、救援安置点布局及地面救援力量的实时分布等;多轴旋翼无人机则承担局部灾情的详细勘察、物资定点运送、高空照明灯与指挥等工作。

运-20运送西部战区前进指挥所抵达西藏震区指挥救援 图/人民空军

然而,复杂气象条件对飞行器高效救援的影响不容忽视。乐天吉介绍,1月9日至10日,震区及周边地区阵风一度达到9级,大风带来的强侧风和垂直风切变显著增加了飞行器的操作难度。

“大风尤其是侧阵风可能导致飞行器失稳,甚至中断任务;而低温则直接影响无人机的电力性能。”刘鑫华表示,高原特殊复杂的地形条件也加剧了气象条件的复杂性,如震区大地形效应显著,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地面边界层扰动加剧,会形成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在这种地形下,低空扰动和湍流的风险特别高,给飞行器操作带来额外压力。”

湍流:飞行安全的隐形威胁

“湍流,尤其是晴空湍流,是影响救援飞行器低空飞行安全的关键气象因子。”郭建平表示,晴空湍流因其在晴朗天气下的隐蔽性,且生消过程极为迅速、难以监测,难以被飞行员察觉,同时也不易被卫星和天气雷达捕捉,被认为是在飞行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重大气象灾害之一。

郭建平团队研究结果显示,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受高空急流、复杂下垫面以及感热强等作用的共同影响,较平原地区更易出现晴空湍流,如我国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等区域就是晴空湍流的高发区。与此同时,由于救援无人机重量轻、离地距离较近,对复杂地形激发的湍流更加敏感,这可能导致飞行颠簸、偏航,甚至造成失事。

此外,低云也是影响低空安全飞行的另一类危险天气,低云覆盖边界层内的气象要素变化尤其剧烈,云底和云侧边界常伴有夹卷等湍流现象,这类湍流一般被称为对流激发湍流。为破解此类低空飞行中航危天气的精密感知难题,新一代风廓线雷达等新型观测手段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郭建平介绍,我国目前已建成全球最稠密的风廓线雷达观测网,具备全天候连续观测、自动化等优势,能够有效监测预警晴空—有云覆盖边界层内的不规则涡旋运动、风切变、晴空湍流、对流激发湍流等低空航危天气,为低空救援飞行器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精细气象服务护航救援飞行

地震发生后,气象部门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启动地震灾害气象服务应急响应,为震区救援飞行提供精细化支持。刘鑫华介绍,针对西藏地震保障需求,国家气象中心及时为西藏授权使用国家级航空气象业务平台,并提供逐小时精细预报,涵盖风速风向、能见度、最低气温等关键指标。

救援物资抵达拉萨贡嘎国际机场  图/民航西藏自治区管理局

与此同时,国家气象中心联合自治区气象台搭建了航空气象国省一体化服务平台(西藏场景)。该平台基于机场实况、三维气象分析及救援飞行计划,定制推送监测预报产品,实现“一应用一场景、一省一策”,为前线提供精准决策依据,有效降低飞行任务中的天气风险。

在震区一线,气象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救援节点。乐天吉介绍,自治区气象台为定日机场及周边地区提供天气会商支持。此外,滚动更新的实时气象服务专报涵盖了关键大风、低温等变化信息,为震区救援提供有力保障。

在复杂天气与高原挑战中,这条“空中生命线”正越飞越稳,为震区救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希望与力量。

(作者:王婉 责任编辑:苏杰西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