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筑牢气象基础业务根基 让业务链条咬合更紧
——三论贯彻落实2025年全国气象工作会议精神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4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中国气象报评论员

气象基础业务是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根基。2025年全国气象工作会议鲜明提出,推动业务各环节“咬合式”发展。

刚刚过去的一年,气象部门系统部署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数值预报、观测设备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气象预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应用取得积极进展,精准预报“龙头”作用持续发挥,精密监测能力稳步提升,信息化建设集约高效,观测、预报、数据、服务相互驱动、彼此促进,依靠主动、互动、联动,打赢了一场场防灾减灾硬仗,书写了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动篇章。

这些成绩的背后,源自气象部门广大干部职工再学习再领悟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的定位属性,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在打牢基础、修炼内功、提升能力上不断深耕的不懈努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系统对气象影响的敏感性、与气象因素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化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持续夯实气象卫星、天气雷达、数值预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四大支柱”,让各业务链条像齿轮一样“咬合式”协同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基础业务能力。

我们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各种基础业务能力的提升,最终都要体现在气象服务的成效上。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以服务为牵引,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打通观测、预报、数据、服务全链条业务的痛点堵点难点,建立无缝衔接的业务流程和协同机制,实现平台连接、数据对接和技术衔接,推动其相互适应、保持同步,营造观测、预报、服务全链条上下衔接、左右配合、有机互动的良好局面,形成协同发力的倍增效应。

我们要更加注重突出重点。要坚持重点突破,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以“观测即服务”为导向,针对服务场景开展针对性观测,从要素观测向目标观测转变,增加各领域观测实况产品供给,持续提升观测效能,以更好支撑气象服务;要面向精细服务需求,加强国产数值预报模式和人工智能气象大模型联合研发,加快改进精准预报业务;要加强系统集成创新,持续推动数字化、场景化决策气象服务移动端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防灾减灾救灾的“口袋书”;要夯实信息基础支撑,建立贯通数据业务全链条内循环机制,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我们要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九分调研、一分决策,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清醒认识气象业务系统性协同性还有待提高,观测、预报、数据、服务业务链还不够紧密,观测对预报支撑不够、观测和预报对服务支撑不够、服务对观测和预报产品应用不够等现象仍然存在,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跨前一步、同向发力,做到需求牵引、标准统一、分工协作,挂图作战,啃硬骨头,看准了就抓紧干,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做善为抓落实,确保全面建成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推动业务各环节“咬合式”发展,更好支撑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基础牢则事业兴。齿轮层层咬合,才能带动气象事业良好运转;相反,如果哪个地方咬合不紧,就会影响运转效能。我们要紧紧扭住气象基础业务这一根基,让业务链条咬合更紧,为高质效保安全、高质效助发展、高质效促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张林)

相关新闻: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