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组织开展了基层党组织创新案例等征集活动。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党支部案例《因“需”而联,因“势”而动,激活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国际合作司党支部案例《学思践悟 知行合一,做实气象国际合作“蒲公英”党建业务融合品牌》、国家气象中心气象服务室党支部案例《擦亮“新使命 心服务”品牌,赋能气象服务提质增效》等3个案例分获创新案例一、二、三等奖。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党支部:激活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春节前夕,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党支部(以下简称“减灾司党支部”)赴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进行座谈,双方就冰雪旅游路线、2025年春节全国文旅消费月活动等内容达成初步共识,这是减灾司党支部抓好“三联促三动”工作机制,切实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减灾司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巩固拓展“四强”党支部建设成效,坚持在一体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前沿阵地“走在前、作表率”,不断激发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以“高站位”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
减灾司业务管理涉及气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各方面,直接服务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直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政治要求高、需求面广、实践性强。
减灾司党支部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与国务院研究室、应急管理部等10余个部门基层党支部联学联建中,通过全面深入的理论联学,做到思想上同频、理念上共振。
2024年,减灾司党支部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传达、制订工作台账、深入贯彻落实、及时呈送专题报告,坚决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
以“高标准”擦亮“新蜂采”党建品牌
减灾司党支部坚持高标准打造“新蜂采”党建品牌,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努力把党支部筑成像“蜂巢”一样坚实的战斗堡垒,把每名党员锻造成像“蜜蜂”一样“勤劳、奉献、团结、自律”的战士,制订学习清单、工作计划,把纪律建设摆在更突出位置;以高标准锤炼干事创业本领,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定点帮扶村第一书记、赴雄安新区气象局挂职。同时,坚持高标准深化“四强”党支部建设,形成“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注重制度汇集、加强谋划发展协同”的“统融汇同”支部工作法。
作为对外开展气象服务合作的窗口单位,减灾司党支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以高标准落实“三联促三动”机制。积极走出去,赴应急管理部、水利部,联合综合观测司、气象探测中心与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共同研讨气象保障服务;热情请进来,联合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与国家林草局防火司、国家林草局防火中心开展“三联促三动”业务交流。
以“高质量”激发气象服务发展新动能
2024年汛期,减灾司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进一步强化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的联动、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等要求,做好“一省一策”细化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优化针对性气象预警和临灾“叫应”服务。针对台风“摩羯”,提前5天准确预报台风走向和强度趋势;有力应对云南昭通泥石流、广东梅大高速塌方等重大应急抢险救援;圆满完成“十四冬”等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有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能力。
减灾司党支部不断激发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例如,精细化预报预警覆盖全国3058个3A级及以上景区,面向公众发布流感、高温中暑等16类健康服务产品。同时,充分挖掘气候资源潜力,提升气象服务旅游康养能力,因地制宜开发气候生态产品。
减灾司党支部还积极拓展新质生产力气象服务。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农业、交通等传统产业服务提质增效,以个性化、定制化推动金融、文旅、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提档升级,以场景化、智慧化探索气象服务新质生产力,推动气象融入数字经济、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发展。(林禹彤 陆耀辉)
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党支部:擦亮“蒲公英”气象国际合作品牌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党支部(以下简称“国际司党支部”)坚持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深化“四强”党支部创建,切实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气象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气象力量。
以党建引领合作,“蒲公英”播撒科技与友谊
2024年,国际司党支部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按照中央外事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目标贯穿党支部工作始终。“国际司党支部倡导‘研究型’理论学习,以成果为导向,提升‘政治—政策—项目—行动’的政治领悟力与政治执行力。支部党员从理论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国际司党支部书记、司长曾沁介绍。
国际司党支部强化政治机关意识,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重要外交场合,关于气象国际合作重要指示。把握气象早期预警融入“安全与发展”,凸显“普惠与民生”;把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实践平台的气象外交同频共振点,提出了“丝路风铃”气象早期预警业务品牌,聚焦共商共建共享、平等合作共赢;“蒲公英”党建品牌则专注于传播友好、联通技术、扎根民心。两者协同共进,推动气象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
“国际司党支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蒲公英’党建业务融合品牌与气象早期预警‘丝路风铃’业务品牌联动建设。双品牌价值取向性一致,相互促进、相互成就。”曾沁表示。
创新合作路径,推动“蒲公英”全球落地生根
2022年,巴基斯坦遭遇极端暴雨和冰川融化,引发特大洪灾。启动援建早期预警系统时,巴方专家被邀请到国内组成联合开发团队。支部党员梳理60多类信息项,为巴基斯坦完成“数字画像”,半年多时间即接入各国援巴装备数据标准。“政府主导、预警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中国早期预警方案,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高级别预警“叫应”等获得各国积极反响。
中国气象局对外合作已经打造了风云气象卫星和国际培训两大旗舰项目,服务全球130多个国家用户。国际司党支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结合各国需求,提出“人工智能气象应用”“生态与能源转型服务”“云端早期预警系统”等气象全球公共服务产品“新三样”,抓住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和科技新赛道等各国“利益交汇点”,与环印度洋国家、中东、东南亚等区域合作实现新突破。人工增雨、风能太阳能气象服务等技术在蒙古、泰国、中东各国备受青睐。云端早期预警系统以“云”平台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气象成果,2023年在巴基斯坦、老挝、埃塞俄比亚、所罗门群岛等国陆续落地。2024年9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建设气象早期预警平台被纳入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
2024年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举办“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高级别会议,发布全球首个早期预警国家方案,获各国与国际组织高度认可。
“2025年是推进早期预警全球合作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结合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工作范例,形成更广泛的示范带动效应,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曾沁说。(刘淑乔 刘爽悦)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服务室党支部:“新使命心服务”,赋能气象服务提质增效
近年来,国家气象中心气象服务室党支部(以下简称“气象服务室党支部”)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和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新使命 心服务”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及时精准开展台风、暴雨等重大天气过程预报预警、风险预估、实况监测、评估回顾等服务,为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提供关键支撑,为政府防汛救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力量。
融入政治机关建设,坚决铸牢对党忠诚品格
气象服务室党支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学习研讨、交流分享、现场教学,常态化开展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对党忠诚教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
以“四学”强党性——气象服务室党支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建立书记带领学、支部集体学、党员自主学、青年联动学的“四学”机制,实施理论学习信息参考分享机制,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以“三学三看三提升”抓落实——气象服务室党支部以国家气象中心党委示范学、支部集体学、党员主动学的“三学”模式,抓好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重点的党纪学习;以看落实落细、看入脑入心、看见行见效“三看”抓实工作安排;以提升政治素养、提升规矩意识、提升实践能力的“三提升”巩固深化成果。
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显著提升气象服务效益
气象服务室党支部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在暴雨、台风、寒潮等重大天气过程预报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恪守职责担当。
在2024年第11号台风“摩羯”预报服务期间,气象服务室党支部力求“讲清天气、说清影响”,推出台风动态风险预估与经济损失预估产品,加强山洪、养殖、海上电力设施等方面的风险提示;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网站等多渠道发布台风“摩羯”预报预警和实况信息,高频次科普台风知识,全方位助力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其间,发布微博、微信共计150余条,发布短视频6期,切实发挥气象预警在灾害防御应对中的先导作用。
融入人民美好生活,有效增强公众防灾能力
针对重大天气过程和热点天气事件,气象服务室党支部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空间,做好科学解读。
2024年,国家气象中心官方网站共发布《每日天气提示》等资讯400余篇,其中多篇被央视新闻、新华网等主流媒体转载引用;官方微博共发布气象信息约5200条,总阅读量达4.5亿;官方短视频平台共发布“首席说天气”等天气解读、科普短视频130个,总观看量达1000万……
在台风“格美”“摩羯”“贝碧嘉”等来袭期间,向公众提供数据可视化图表、短视频等生动易懂的气象服务产品,做到权威专业信息和原创气象科普“两手抓”,官方新媒体服务影响力和公信力“两手硬”。
融入气象科技创新,不断强化智能数字支撑
气象服务室党支部针对业务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难点”“堵点”,持续激发创新思维,加强技术支撑,组建党员先锋队、技术攻关队,以气象灾害风险预报与气象服务智能化为核心,推动业务流程优化、科技创新、产品升级,充分发挥国家级业务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气象服务室党支部初步构建了涵盖短中期暴雨、台风、高温、暴雪等气象灾害的风险预报技术与产品体系,积极推动“天气预报”向“影响预报”的转变。基于业务系统构建、服务技术与产品研发,不断推进决策服务的智能化与数字化建设,优化产品质量。(蒋芷晴 赖芬芬 向欣)
(责任编辑: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