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14日,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北方多地遭遇大风降雪侵袭,南方面临强对流天气挑战。正值春耕春播关键期,各地如何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科学调整农事活动?农业气象专家为南北不同区域农田 “把脉问诊”,开出良方,助力我国粮食产区在天气挑战中铺展稳产图景。
东北平原区:抢墒整地促备耕 低温时节护参芽
当前东北大地正值备春耕与水稻育秧关键期,此次雨雪天气有效补充了易旱区土壤水分。吉林大部迎来入春首场透雨,为后续播种出苗奠定有利基础。然而,低洼地块及土壤偏湿区域可能出现短时内涝,延缓备春耕进度。
针对受影响地区,专家建议,抢抓晴好天气加速秸秆离田作业,积极开展旱田整地,使农田处于待播状态;对于土壤过湿的地块应及时开沟排水,优先处理高岗地的整地工作,待低洼区土壤适度干燥后再行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近日长白山人参种植区大部气温明显下降,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且伴有降水天气过程,土壤结冻危害人参芽孢。“人参种植户应采取有效措施减缓参床温度回升,适当延缓芽孢萌动时间,降低缓阳冻发生概率。”吉林农业气象专家提醒。
黄淮海平原区:防风固棚护农产 麦田保墒防虫害
燕赵大地北部雨雪为春播备耕送来“及时水”,大风却吹皱设施农业的“安稳帐”。
“此次天气过程河北省降温幅度大,但中南部平原最低气温普遍在4℃以上,预计起身后期到拔节期的冬小麦以及开花期的果树没有冻害风险。”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董航宇说,河北省的春播工作预计4月中旬大面积展开,北部的降水将补充土壤水分,利于春耕备播工作。
对于设施农业,大风会造成温室大棚棚膜受损、撕裂或设施结构变形,应提前加固棚体、压紧棚膜压线,大风来临时关闭通风口;同时,大风易导致果树叶片破损、落花落果、幼树倒伏或树枝折断,专家建议大风过后及时清理果园,防范病害发生发展。
4月14日,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气象局联合市应急管理局成立专项工作组,奔赴受大风影响较大的乡镇开展农情调查。
在河南,小麦正处于孕穗和抽穗期。专家表示,尽管河南此次大范围大风天气过程对小麦生长未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但大风造成土壤失墒加快,河南省近五成测站表层缺墒,豫北、豫西部分地块旱情显现。
河南省气象部门预计,本周温度偏高,基本无有效降水,且风力较大,土壤失墒速度将明显加快,预计至4月20日,河南旱情将持续发展。当前冬小麦需水量增大,专家建议根据苗情长势和缺墒情况,及时开展灌溉;持续干旱还可能导致以小麦蚜虫为典型的虫害滋生蔓延,要积极开展病虫草害监测和防治工作。
长江中下游地区:排涝保苗助春播 控湿防病稳茶油
在安徽和江西等地,小麦陆续孕穗抽穗,油菜处于开花结荚期,早稻播种与春茶采摘同步推进。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为农业生产带来暴雨、风雹、强降温的多重考验。
4月14日,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铁佛村,农民驾驶撒肥机施肥,为春种施足底肥。杨中勤 摄影
降水有效补充农田水分,缓解沿淮和江淮前期旱情,但皖南雨量较大地区的局部低洼农田出现短时渍涝;持续低温对早稻移栽影响尤为显著,已移栽田块因田间积水和地温不足出现浮秧飘苗现象,不利于扎根返青,已直播的田块则面临雨水冲苗风险,且低温影响立苗成活。经济作物方面,本次天气过程江西主要茶叶产区均出现阵雨或雷雨天气,且大部分山区茶园阵风极端性强,不利于春茶采摘和加工。此外,田间小气候偏湿,加上天气转晴升温迅速,高温高湿环境可能导致油菜菌核病的蔓延。
专家建议,加强小麦、油菜水肥管理,淮北地区应根据墒情适时灌溉,淮河以南地区油菜宜抓住晴好天气补施硼肥,同时做好油菜菌核病和小麦赤霉病监测防治工作;未播种田块应利用晴好天气和适宜墒情加快早稻和春玉米等作物播种,已播田块做好苗期管理;设施农业要及时修补损坏棚膜,加固骨架,合理控制温湿度,确保棚内作物正常生长。(李翔翔、郭瑞鸽、张欣彤、刘洋、马洵、周爱春、陈争、吴然、王晾晾、邓敏佳、张晓卿等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闫辰宇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