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气象+” 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丨邂逅更加美好的“诗与远方”
——写在第15个“中国旅游日”之际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由中国气象局推出的12条全国“五一”踏青赏花旅游路线成为各地文旅“新宠”,有效带动各地旅游收入增长,赋能公众美好生活。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5天假期,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

从游山玩水到体验文化,从城市漫步到乡村度假,多样化、品质化的假日文旅新体验,让不少人邂逅了更加美好的“诗与远方”。在服务游客、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气象部门作为一支重要的支撑力量,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旅游日海报 | 一起寻找旅途中的气象景观吧!

筑牢防线,让安全成为旅行标配

今年“五一”,重庆市荣昌区涌进234.5万游客。如何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有序,考验着城市管理智慧。

在安陶小镇、万灵古镇等热门景区,智慧气象服务化身“隐形导游”,为游客织就全天候安全出行网络。荣昌区气象局构建“监测-预报-服务-应急”全链条服务保障体系,依托重庆智慧气象“四天”系统,逐时预报景区1公里分辨率天气。

5月4日下午,荣昌突发强对流,区气象局提前两小时发布景区专项警报,向重点景区靶向发布气象信息,电话提醒安富、广顺等重点旅游乡镇,各大景区据此提前部署应对,守护游客安全。据统计,“五一”假期,全区旅游零事故。

不仅是“五一”期间,智慧气象服务早已贯穿到旅游安全方方面面。

在贵州,针对旅游旺季极端天气多发、频发、重发、广发的特点,全省各级气象部门通过强化天气雷达在短临天气监测预警中的核心作用,帮助文旅企业做到气象灾害早提醒、早预警、早防御。

“当遇有关键性天气过程时,黄果树瀑布景区是全面关闭还是部分景点关闭,索道要不要关停,船只要不要停摆,游客要不要疏散、什么时候疏散等,我们都是先参考气象信息,再进行防御部署。”安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主任陈亮奎说。

此外,贵州各级气象部门还在现有观测站网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旅游景点的精密监测能力,适应景区提质升级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安顺市气象局不仅将预报预警信息接入6座智慧公交站台,供出行人员随时查看,而且将气象信息接入当地“安旅通”小程序,当游客点击进入时,安顺主要景区天气预报就会自动弹窗提示。

在山西省长治市,气象、文旅、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气象预警-应急响应-现场处置”全链条机制,与交警、蓝天救援队形成立体化服务保障网络。今年“五一”假期,市气象局通过“长治发布”平台精准推送短临预警、大风、沙尘等预报预警至用户,助力游客及时分流,有效筑牢了旅游出行安全防线。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气象局研发的“天机”气象机器人入驻文旅专委会以及相关管理责任服务群,面向全县所有A级旅游景区、星级酒店和民宿等40余家旅游经营管理主体,靶向关联十余个相关指标站,针对暴雨、大风等关键指标,实时发布阈值实况信息和灾害天气预警提醒。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前童古镇 童俊霖 摄影

深挖潜力,让美景可遇可求

在守护安全的基础上,如何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同样是气象部门钻研多年的课题。

4月22日,“气象局长带你玩转魔都”系列活动首站在上海市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启动。启动仪式上,崇明正式推出观星气象指数与日出日落观赏指数预报。

“5星表示可清晰看到浩瀚星海,4星容易看到繁星闪烁,3星可能看到星云相伴,2星星影稀疏,1星不适宜安排观星活动。”崇明区副区长徐慧泉解释崇明观星气象指数的含义。

这一指数由区气象局研发,以天气条件为主体,将云量、能见度、温度、湿度、风速、降水、抬升指数等7项气象因子纳入量化模型,同时综合考虑光污染和空气质量情况,将观星体验划分出5个等级,让“星垂平野阔”从偶然“撞见”变为“看指数、定行程”的“预见”。

今年“五一”假期,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累计接待游客81.67万人次,同比增长32.7%。滨海亲水休闲景区景点迎来客流高峰,龙王头、坛南湾、长江澳等地迎来蓝眼泪暴发,吸引不少游客。

气象服务的深度融入,为景区的运营与游客的游览体验注入了强大动力。通过景区数字气象展示屏或是“畅游平潭”微信小程序,只需手指轻点,游客就可以查询到蓝眼泪、观星赏月、日出日落等特色景观指数预报,实现景区天气、旅游指数以及周边配套等实用信息“一站式”查询,让出行计划更加科学合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气象局创新服务模式,推出“全天候、精细化”气象服务新举措。每日通过“特克斯好地方”等权威平台发布24小时精准天气预报,并依托全域14处LED电子显示屏,实时滚动展示温度、湿度等关键要素,同步动态推送旅游气象服务产品与预警信息。

在冰雪资源得天独厚的吉林,近年来,全省气象部门围绕冰雪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依托非冰雪季和冰雪季的两大优势,持续为长白山、查干湖等标志性景区开展气候预测和气象服务。

气象部门连续7年对接查干湖湿地管委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形成全年气象服务模式。在冬捕旅游期间,气象部门还会提供专业气象服务,将“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

围绕长白山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气象部门持续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安全运行、旅游产品推介等环节;陆续建立天池景观预报服务与观测方法互动联动协同促进机制、长白山特色景观观测资料数据库;完善天池开冰期预测,研发天池主峰云海出现概率和天池可见概率等预报指标,获得文旅部门、景区及游客多方点赞。

长白山脚下雾凇漂流“新体验”于博 摄影

在2025年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气象局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10条全国冰雪旅游路线和26个今冬避寒康养好去处,广大游客在体验冰雪激情、享受温暖与美好的同时,还可享受旅游消费优惠,参与音乐节、灯光秀、烟花秀、篝火晚会、庙会、美食、温泉、冬捕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带动冰雪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气象赋能之下,“诗和远方”的故事将更加精彩。(李丽、张亚军、刘雪芹、杨春竹、王晓、谢玉丽、张欣彤、陈忠洋、张纯静、布勒玛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文科 薛睿弘美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