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孟玉婧:用数据编织草原“防灾网”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0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在广袤的内蒙古高原,气象数据可谓防灾减灾的重要防线。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孟玉婧,用11年的坚守,将数百万条数据转化为抵御灾害的防护网、守护生命的安全屏障——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到风光资源普查,一串串数据、一张张图谱、一次次实地调查,就是她和她的同事们筑网的经纬线。

图为孟玉婧在制作内蒙古自治区暴雨灾害风险区划图 刘诗梦 摄影

普查不只是数据,而是生命防线

“493条山洪沟的9860个致灾阈值,是我们为山洪灾害设置的‘预警线’。”在“内蒙古一体化气象预报平台”前,值班人员轻点鼠标,大屏幕上星罗棋布的中小河流和山洪沟预警点瞬间点亮。这项将原来1个时效拓展为5个的技术突破,源自孟玉婧六年磨一剑的攻坚。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摸清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风险“底数”:哪些地方暴雨易发?洪水可能淹到多深?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孟玉婧构建了适用于内蒙古地区不同时效的山洪致灾临界阈值确定技术,计算了全区493条山洪沟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的致灾阈值9860个,解决了内蒙古山洪预警业务中不同时效致灾阈值技术问题。这些数字背后,是草原上无数村庄的重要安全保障。

孟玉婧带领团队绘制完成全区124条中小河流、493条山洪沟暴雨洪涝灾害7个重现期风险区划图谱1.7万余张,这些普查成果为政府修建防洪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授人以渔,让普查技术扎根基层

除了构建技术体系,孟玉婧还致力于将这些技术推广至基层,让更多人受益。

“普查的价值在于‘用起来’。”11年来,孟玉婧先后参加暴雨灾害实地调查4次,走遍3个盟市9个旗县,参加培训班10余场,培训基层技术人员800余人次,手把手教授风险普查、评估区划、系统操作、成果应用等技术。

“只有让基层一线技术人员掌握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技术,普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她说。如今,这些普查成果已应用于内蒙古100多个园区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避免企业建在洪水高风险区。同时,也为政府规划应急避难场所提供关键依据。

从暴雨山洪中提炼规律,在气象灾害里破译密码,孟玉婧用时间证明:灾害无常,但守护有方;普查无声,却力抵千钧!那些熬过的夜、走过的路、绘过的图,终将化作抵御风险、护佑生命的“铜墙铁壁”。“骏马奔腾,凭借四蹄之力;防灾减灾,依靠万众一心”。当前,孟玉婧团队正强化全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业务建设。

(作者:高菲 责任编辑:张明禄)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