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州市新福镇平塘村平塘江口顺流南下,经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134.2公里,这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的大运河——平陆运河。
平陆运河工程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底通航。自开工以来,多次经历暴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带来的严峻考验,但这条广西所盼、桂运所系的运河不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工程奇迹,这其中离不开广西气象部门的融入式精细化气象服务保障。
2024年10月9日,自治区气象局与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共建平陆运河气象中心,在气象监测预警、精细化气象服务、防灾减灾科技创新等方面全方位合作。
早在6月,自治区气象局组建平陆运河气象服务联合体,进驻项目建设现场服务,多次深入施工现场调研,不断完善预报会商制度和服务流程。“我们构建了监测预警、防灾减灾、科技攻关和智慧运河一体化的高质量气象保障服务体系,为全方位保障服务平陆运河建和航运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总工程师赵金彪说。
自治区气象部门在运河沿线加密建设观测设备,共建设40个多要素自动气象站,以及X波段雷达、通量塔、GPS水汽监测站等。同时,通过数据接入与分级共享,实现气象数据融入平陆运河数字孪生平台,全面提升平陆运河沿线灾害天气的捕捉能力。
6月2日,经过平陆运河建设者们16个小时的奋战,顺利完成平陆运河G75兰海高速钦江大桥右幅中拱段的整体提升,是世界最大整体提升跨径和吨位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平陆运河桥梁6标段项目部经理刘祥介绍:“施工期间风力要低于6级,无雷雨、无强对流天气才能确保大桥提升工程顺利进行以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钦州市气象局精准研判施工“窗口期”,施工期间现场加密观测,提供不同时长的天气预报42期,保障工程关键环节建设。
9月6日至7日,钦州市受台风“摩羯”影响出现暴雨和大风天气。自治区气象部门面向地方政府、平陆运河管理和建设部门开展“11631”递进式气象服务(即按1周、1至3天、6至12小时、3小时、1小时递进式服务的原则,开展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平陆运河气象中心现场工作人员实时提供台风动态和运河沿线的风雨影响信息。
“我们提前收到气象服务信息,立即对在建工程、城市高空构筑物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开展全面风险隐患排查,从海上、近岸、陆地梯次做好防台风应对工作,及时组织施工人员撤离,确保工程和施工人员安全。”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林运飞说。
在精准及时的气象决策信息支撑下,平陆运河精准实现及时停工和提前复工复产,全过程“零伤亡、零事故”。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劼耘表示:“向广西气象部门倾力支持平陆运河建设防台防汛安全工作表示感谢。”
平陆运河正在从宏伟的梦想蓝图变成壮丽的现实画卷,自治区气象部门将继续为平陆运河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气象支撑,共同谱写平陆运河建设的崭新篇章。
(作者:施佩宏 卢炳夫 赵金彪 蓝浩宸 莫丽阳 责任编辑:蒋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