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寒潮来临前后,避免外出是常规操作。但总有一些逆行者和低温对着干,马立伟就是其中一个。
马立伟是安阳益和热力城南供热部副主任。2月6日9时37分,河南省安阳市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接下来的两天,是马立伟和同事最为忙碌的时刻。
2月6日14时,马立伟和同事开启寒潮前的巡查工作。他负责的片区入网面积12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848万平方米,其中577.72万平方米是老旧小区,还有76.73万平方米的城中村,267个换热站覆盖用户11万余户,日均万步是一个巡查标准流程的保底步数。马立伟会对每一处供暖小区的管道进行排查,确保极寒天气到来前没有管道漏水的情况,从而保障住户温暖过冬。
18时30分,马立伟和同事结束巡查,简单地对付一碗泡面后,他们又对巡查遇到的问题开始梳理和讨论。这一轮巡查过程还算顺利,除了原有的一些老化设施需要加固外,没有发现新增的漏水点及影响安全运行的问题。
马立伟(右)和队友抢修漏水管道 图/黄妍
19时45分,马立伟对各班组需要加固以及裸露管道保温等工作进行了分工,并要求每一名队员在分包小区的业主群内再次发布自己的联系方式,让每一名用户在有供热问题的第一时间可以找到他们。各班组迅速组织片区工人分头赶往自己负责的辖区进行御寒工作。
20时20分,马立伟完成对回温高的热力站专项处理工作,为即将到来的寒潮做好蓄热准备。
22时10分,微信群里,随着一个个加固完毕的信息出现,寒潮前的第一场战斗宣告结束。
2月7日,7时27分,气温降至-11.5℃。马立伟正在值班,手机急促响起——部门人员通知,用户暖气片冰凉投诉,室内温度仅16℃。他迅速套上工装,15分钟后抵达光华小区住户家中。他熟练地检查外管网,发现顶楼管道因气体积聚导致热水循环受阻。“顶楼最容易憋气,排气后半小时就能恢复。”他一边解释,一边弓着身子拧开排气阀。随着“嘶嘶”的气流声,暖气片逐渐升温。
9时29分,气象台发布低温蓝色预警信号。寒潮过程带来第一个低温期,热力公司继续加大供热量。但新的问题接踵而来——11时,在安阳市万城华府,一位独居老人因误操作导致分水器堵塞,马立伟耐心绘制简易操作图,反复演示开关步骤;15时,新交付小区因入住率低导致热耗失衡,马立伟第一时间调整阀门开度,张贴保温提示。
“维修是技术活儿,更是良心活儿。”马立伟说。一次巡查中,他发现某户私装换热器“偷热水”,不仅影响整栋楼供热,还可能导致安全供热事故。面对用户的谩骂,他根据《河南省集中供热管理试行办法》,结合实例讲解危害,最终说服对方拆除设备。
2月7日22时,寒潮威力达到顶峰。马立伟所在的供热服务群内仍跳动着待处理工单。他吞下两片润喉糖,灌了口浓茶,再次发动了汽车。应急灯的闪烁刺破夜幕,照在后视镜旁——那里贴着一张儿子画的简笔画:一个戴安全帽的小人,头顶写着“爸爸是暖男”。
这一夜,他和工友穿梭于13个小区,处理了2起管道冻裂、4户家中集气和2起电路故障。当最后一户居民在意见簿写下“满意”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
(作者:马超 张爽 黄妍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