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服务

“三个高质效”助力贵州现代农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4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2月11日,贵州省气象局农业气象专家谭文正与同事制作最新一期《贵州冬管气象服务周报》。

“虽然2023年至2024年季节性连旱对贵州粮食生产、重要农产品保供等造成一定影响,但最终喜获丰收。今年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也要抢前抓早、紧抓快干。”谭文说。

近年来,贵州省气象局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着眼高质效保安全、高质效助发展、高质效促治理,截至2024年已探索形成有别于农业大省、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也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交上了一份喜人的成绩单——2024年贵州省粮食总产量1146.1万吨,比上年增加26.4万吨,同比增长2.4%,连续五年保持增势。

高质效保安全——丰产又丰收

人勤春来早。1月21日,在平塘县平舟镇京舟村辣椒育苗大棚里,10余位村民正动作熟练地将种子放入一个个育苗盘。

“要在雨雪天气到来前完成25亩辣椒育苗工作。”平舟镇辣椒产业发展负责人罗德波表示,早在上周收到气象和农业农村部门发送的冬管气象服务信息后,就着手安排育苗工作了。

一山有四季,山地农业受多种小气候影响。贵州省气象局生态农业气象中心副主任左晋介绍,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2024年全省建立“灾前-灾中-灾后”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尤其是灾后利用卫星、无人机等手段及时开展灾后调查评估,搭建贵州山地气象指数保险支撑平台等,使茶叶、辣椒、高粱等作物气象指数保险试点进一步得到深化,已形成自动监测触发的客观快捷农业保险理赔新方式。

位于黔中腹地的开阳县南贡河富硒茶叶公司是最早参保贵州山地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单位之一。该公司负责人李景平表示,贵州山地茶叶气象指数保险让茶叶经营更有保障。

2024年,全省基于贵州山地气象指数保险支撑平台,在湄潭、正安、凤冈、余庆、道真、金沙等茶叶主产区开展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服务,为80余户次茶企(茶农)种植的14.72万亩茶叶提供风险保障。

高质效助发展——构建气象为农服务新业态

罗来军曾为贵定县果树站负责人,与庄稼打了几十年交道。退休后仍在田间地头忙碌的他,为如今的农业气象服务竖起了大拇指,“现在的气象信息发得及时,也很具指导性。”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受到认可,是贵州省气象局不断整合内部力量、提升服务能力、帮助农民趋利避害的有力证明。

2024年,贵州省气象局建立“1+3+N”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充分整合省级各业务单位和市(州)、县气象部门力量。

“1”即确定和强化省级支撑“领头羊”作用,建设省市县一体化智慧农业特色气象服务平台,全方位为市、县服务提供支撑,推动建设9个市(州)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形成全省气象为农服务“一张图”。

“3”即围绕“监测、预报、服务”开展科技创新,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

“N”即搭建组件化的服务管理平台,面向政府、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协会等多元用户需求,打造直通式可视化服务场景和平台,并提供基于生产基地的订阅化服务产品。

目前,通过省气象局研发的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现代山地农业气象地空天协同精密监测技术,全省气象部门服务尺度已从县域精细至田块。

高质效促治理——深度融合 凝聚合力

自2020年以来,贵州省气象局多举措建立与多部门协同联动新机制——持续深化气象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的沟通交流,不仅将过去的定期会商升级为如今的日会商,两部门还联合制作发布农业气象信息,进一步将部门间的融合数据转化为实用产品。贵州省气象局不断扩大“农业农村+气象”的辐射效应,与粮食、企业、农业保险、发展协会、烟草等部门在智慧农业、农业遥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多部门融为一体的发展模式;与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田间科学试验,打造辣椒、茶叶等73个科技小院,通过项目带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新机制建立后,各项工作不断推进。2024年,贵州省气象局与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贵州农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联合召开首届粮食安全形势分析研讨会,气象在粮食产量预测等决策评估方面的作用得以发挥;联合开展首届贵州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现场会,进一步推动省、市气象和农业农村部门的合作。根据计划,今年,省农业农村厅还将大力支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发展。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方涛表示,如今,农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期待双方继续深化联动,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气象保险、分种类农作物精细化服务等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作者:杨春竹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