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12时,随着哈尔滨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自由式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选手最后一跳的落地完成,亚冬会大跳台全部赛事圆满收官。
作为亚冬会雪上赛事对风力最敏感的项目之一,大跳台比赛与气象条件紧密相关,而亚布力赛区复杂的地形和多风的气候条件,给这项比赛的举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1月12日,我和同事进驻亚冬会大跳台比赛场地,开始了驻场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我们转遍周边熟悉赛场地形,每日分析气象要素分布特征,总结凝练气象预报着眼点,依靠后方国省专业团队强大支持,通过现场“贴身”服务,迅速地从情况陌生转换到能熟练掌握不同天气系统下赛场风力、风向预报特征,为亚冬会精准预报打下基础。
冬季的亚布力冷空气频繁,赛场上的风力情况复杂多变。2月6日至8日,比赛场地就出现了6至7级的最大阵风。我们紧盯激光测风雷达和现场实况,充分利用冬奥会气象服务积累的经验,分析赛事气象风险,做出精准预报和服务提示,保障了赛事的顺利举行。
随后的一轮冷空气以更强劲的势头卷土重来,可能影响我们的赛事。亚冬会气象预报服务团队作出预报:2月12日至13日,将有一股强冷空气影响亚布力赛区,13日最大阵风将达到7至8级,将对大跳台最后一场决赛产生影响。8日,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作出风险提示,为竞赛团队作出决策提供充足的时间。为给出更加精准的预报结论,11日上午,又依据会商结论,给出了12日上午时段大跳台场地具备比赛条件的“窗口期”,以及13日风力显著增大的预报结论。最终,竞赛部根据气象预报,将原定于13日举行的自由式大跳台决赛,调整至12日。
12日上午,赛区天气晴朗,8时至11时,大跳台赛场阵风维持在3至5级,公开训练和前两轮比赛顺利举行。11时,强风如期而至,最大阵风飙升到6到7级,竞赛团队通过控制出发间隔,保证了比赛顺利进行。随着最后一名运动员平稳着陆,竞赛办公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赛后,各方对我们的气象预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从冬奥会到亚冬会,我们的观测手段越来越丰富,预报技术越来越高超,服务水平越来越精湛。亚冬会大跳台抢抓气象“窗口期”取得成功的背后,是全体亚冬会气象保障人员的辛苦付出,同心协力夺下属于气象人的“金牌”。(作者系河北省张家口市气象局副高级工程师)
(作者:郭宏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