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1月29日至3月3日,针对西南、华南、东南等地区春季抗旱、降低森林火险服务需求,我国多地空地联合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初步估算,增雨(雪)影响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约0.89亿吨,有力降低森林火险等级、缓解农业旱情。
1月29日以来,我国西南、华南、东南和华北等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农业及生态用水紧张、森林火险气象风险等级持续升高。对此,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发布抗旱增雨指导专报25期,指导各地适时开展增雨(雪)作业。各地气象部门密切研判天气形势与作业条件,高效调度空地增雨力量,抢抓有利天气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
广东、广西、四川等省(自治区)气象局组织开展飞机探测及人工增雨(雪)作业共计24架次,累计飞行时长94小时。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共开展地面增雨(雪)作业834次。
在前期已出现农业旱情的广西玉林,市气象局积极抢抓有利时机进行增雨(雪)作业,有效增加水库、河流、塘坝蓄水量,保障春耕灌溉用水需求,缓解土壤墒情,为春耕播种创造有利条件。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气象部门抓住2月23日夜间至26日的降水天气过程,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雪)工作,有效缓解气象干旱,降低森林火险等级。(魏蕾、林大伟、罗小杰、周蓉、蔡雨容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王畅 责任编辑:蒋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