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服务

四川腾盾科创飞机总师姚远:“气象是机遇也是挑战”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6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4月30日,在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表彰活动上,来自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的姚远,作为杰出青年代表发言,表示将带领团队不断突破智能飞行器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动低空经济从“能用”向“好用、敢用”跨越,为中国低空产业全球化竞争注入新动能。

从小就是军事迷的姚远,自参加工作以来,就全身心投入大型无人机总体设计工作。十余年间,他带领团队潜心大型无人机研发、智能飞行系统开发及低空场景应用等领域,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飞机总师。提起和天气的渊源,姚远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2024年9月,在海拔3700多米的西藏日喀则和平机场,随着指挥人员一声令下,一架来自腾盾的双尾蝎无人机腾空而起,这是利用大型无人机在高原地区开展云降水观测和增雨雪试验的现场。

在指挥大厅监控屏幕前,姚远紧盯着实时传回的数据,当看到结冰传感器跳出“严重结冰”警告的瞬间,他下意识握紧了手中的记录本,实时关注着光电吊舱传回的机翼防除冰系统工作视频——这架搭载新型防除冰系统的无人机,即将在青藏高原的极端天气中迎来终极考验。

姚远介绍道,无人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自然灾害救援和农业领域,需要用扎实的技术实力,打消市场对于大型无人机在民用领域大规模应用的疑虑,把技术上的成功转化为商业上的成功。

早在2019年,姚远就带领研发团队瞄准了无人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领域。他认为,在这个领域,由无人机开展作业,在安全性和作业成本方面有较大优势。

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挑战也随之而来:人工增雨需要进入气象环境恶劣的结冰环境才能有效作业,因此“无人机系统要有低能耗、高效率的防除冰系统”,这成了姚远团队首要解决的问题。

“最初,我们考虑过很多种除冰方式,但都无法满足使用需求,除冰时间短、所需电功率大、防除冰效果差这些致命问题不断向我们涌来。”

经过两年的不断试错和优化,最终在无人机发电功率、机翼平尾前缘外形、机翼平尾面积等参数的约束下,确定了低能耗防除冰系统方案,选择了合适的参数和策略,有效提升了无人机防除冰能力,攻克了无人机在结冰环境下持续作业的技术难点。

“在去西藏执行人工影响天气任务前,我们已经在四川、贵州、广西等地执行过类似任务,当时觉得已经做到极致了。”姚远坦言,直到真正进入西藏,他们才彻底领教了自然的“超纲题”——高原起降本身就对飞机性能要求高,加之高原气象条件复杂,风大、风切变多,结冰环境更加恶劣,对飞机防除冰能力和飞行员的操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在真实环境中继续优化无人机性能,姚远团队深入青藏高原一江两河流域及三江源等地区,共参与开展了16次云降水观测和增雨雪试验。“有一次试验我印象很深刻,当时无人机通过卫星通信将视频传回成都的指挥中心,我亲眼看到焰条播撒器头部、无人机挂架等未安装防除冰系统的区域结上了厚厚的冰,叠加不时出现的风切变,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姚远回忆,所幸无人机配置的防除冰系统有效工作,去除了机翼和平尾前缘的冰层,飞行员操作得当,高效安全地完成了人工增雨(雪)作业任务。

终于,2024年9月,在经过长达67小时总飞行时长、超25小时作业时长后,搭载云降水探测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的大型无人机,成功在西藏日喀则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填补了西藏人工影响天气空中作业力量的空白。

“虽然过程坎坷,但恶劣天气这道高门槛,也让我们产品的高环境适应性形成了技术‘护城河’。”随着产品的进一步研发与市场推广,姚远相信这定能为无人机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开辟出全新的应用模式。

(作者:薛睿弘美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