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随着最后一车气象档案在新库房完成上架,河北省气象档案新馆正式启用。
国债赋能,筑牢气象档案存储“硬支撑”。此次档案新馆建设工程作为国债支持的气象基础设施升级项目关键成果,历时10天,安全转移28车次974箱档案,涵盖2万余册自记纸档案、千余卷科技档案及近4000张光盘档案,标志着气象档案管理迈入智能化、专业化新阶段。启用前夕,由省气象信息中心主导制定的气象行业标准《气象档案馆环境监测技术要求》于5月19日获中国气象局批准公布,为气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规范指引。
全链管控,护航档案搬迁“零差错”。面对馆藏量大、类型复杂的挑战,省气象信息中心多次专题研讨和现场勘查,精准制定搬迁方案,细化责任分工,对档案实施分类标注和动态清单管理。搬迁全程采用“出库-运输-接收-上架”全流程闭环管控,确保档案实体与数据安全。
协同发力,凝聚新馆启用“向心力”。此次新馆启用是多部门协同作战的成果,更是省气象信息中心将标准制定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有力体现。省气象信息中心专门组建搬迁工作小组,提前进行搬迁演练。“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就为了让气象档案早日‘入住’新家,同时也让我们制定的标准在新馆建设中发挥实效。”参与搬迁的工作人员感慨道。
新馆启用后,省气象信息中心将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加速推进档案数字化工程,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档案检索与分析中的应用,实现从“人找档案”到“数据找人”的跨越。
(作者:张金龙 责任编辑:郭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