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ENGLISH|手机版|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中国气象局>专题>2012专题>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系列专题之二>综述

需求牵引、保障有力、产品创新——气象服务迈入多元化新时期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2日

  这五年气象部门以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工作重点,不断强化服务型部门建设,注重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事业,以一系列重大活动为契机,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服务工作,并在重大活动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需求牵引、保障有力、产品创新——气象服务迈入多元化新时期

  在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服务中,中国气象人克服青藏高原特别是珠峰地区气象资料稀少、地形复杂、气候预测难度大、电力通信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影响,在海拔5200多米的珠峰大本营,连续工作34天,最终凭借精湛的预报技术准确地预报出适宜登顶的时间。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气象部门共发送气象服务信息上亿条,气象服务网站点击率达480万人次,免费发送《奥运天气资讯》,增加手语气象服务,多元化的服务使得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气象服务的公众满意度分别高达93.1%和96.8%。

  在上海世博会上,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建设了世博会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气象展馆。秉承“参展中有服务、服务中有展示”的理念,气象部门将气象台搬到展馆内,既展示气象人的工作场景,又为世博园区提供现场气象保障服务。别具匠心的安排使得气象展馆成为世博园区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

  在西安世园会中,气象部门首次开发出观赏植物的气象服务系统,精心呵护园内200余种植物。在深圳大运会期间,气象宣传保障组编制的《大运气象服务手册(中、英文)》,被国际大体联主席称之为“二十多届大运会中最好的气象评估报告”。

  这些个性十足的服务只是气象部门各种服务手段的“冰山一角”。五年来,在为各项重大活动提供气象服务中,气象部门以需求为牵引的气象服务理念更加清晰,对重大活动气象保障的需求分析也越来越精细,服务产品也越来越人性化。【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