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以“气象之姿”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9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为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甘肃气象事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中国气象局党组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甘肃省气象局党组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结合甘肃气象事业发展实际,认真谋划,高质量落实,以“气象之姿”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对于地形复杂、地质条件特殊,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的甘肃来说,防灾减灾工作与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密切相关,也是气象服务保障的重中之重。甘肃省气象局党组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注重风险防范,立足防大汛、抗大旱、防大灾、抗多灾,利用气象科技手段,充分发挥气象工作优势,深挖气象防灾减灾的“根结”。

  对标对表,主动融入,把防灾减灾作为促进工作的新发展理念

  针对地质条件和地形特点,甘肃省气象部门以开阔的思维,对标对表,主动融入,在做好汛期、农业生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森林草原火灾、山洪地质灾害和地震等气象保障服务的同时,加强与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部门的沟通联动,融入发展需求,以按需、供需、求需的理念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提出“严防小降水酿成大灾害”的汛期气象服务思路;开展短时强降水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创建省级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加强祁连山区、甘南湿地、黄土高原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的人影作业,联合创建马铃薯气象服务中心,推进枸杞气象服务分中心建设。开展农业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融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推进农业气象精准服务品牌化建设。在抗旱、农业生产、防雹等工作中适时开展人影作业。在“硬件”方面,充分发挥省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作用,强化面向政府决策和应急指挥的保障能力;立足防灾和有效减灾,开展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真正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开展黄河流域气候变化、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等研究工作。紧抓新能源气象服务的“缆绳”,找寻防灾减灾的另一个“门路”。同时加强气象宣传科普工作,拓宽公共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升民众气象科学素质,为防灾减灾树立第一道“关口”。

  结合实际,解放思想,把防灾减灾作为汛期工作的统揽和主线

  结合甘肃既处在黄河流域又处在长江流域的特点,持续解放思想,强化气候分析和趋势预测,优化调整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网络,提高高影响天气的精细化预报水平。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让公众及时掌握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强化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加大粮食主产区、特色农产品种植区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作业力度,强化灾害性天气预警发布机制,推动预警信息进村入户,建立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的动态评估机制,针对入汛前易发生的霜冻、强对流等天气过程,打好服务提前量,主动联系当地政府及涉农部门,将生产建议和意见传递给服务对象,提高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抓好将汛期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主要负责人关键时刻靠前指挥,切实发挥领导组织作用。把汛期气象服务主动融入各级党委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全过程,及时向政府及相关部门报送重要信息,向部门及基层气象应急责任人发送天气提示;落实面向党委政府领导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叫应制度,实现气象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精准直达政府决策者、部门应急责任人、基层灾害防御责任人、社会公众和重大厂矿企业等,直达各级防汛抗旱工作关键部门责任人。

  导向引领,凝聚力量,把防灾减灾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坚持“理清思路、找准切口、突出特色、搭建载体”的工作思路,以科技创新的缜密性和前瞻性思维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以推动研究型业务为载体,从甘肃的实际和特色出发,梳理现有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寻解决制约业务发展的科学方法。精细发展智慧气象服务,注重发挥最新科技信息技术,开展基于场景、位置和智能感知的情景互动服务。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成果在汛期监测预报预警等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提升气象业务软实力,努力实现“四个精准”:加强重点、关键气象观测设备的巡检、维护,推进实况数据分析业务在汛期气象服务中的应用,精准监测重大灾害性天气;强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加强滚动订正预报,精准预报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强化对基层气象台站的业务指导,强化一体化业务平台、精细化指导预报产品等在基层的应用,加强会商研判和滚动订正,精准预警灾害性天气强度、落区、持续时间和可能影响;加强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精准评估暴雨、强对流等诱发的灾害风险,重点防范强降水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制定研究型业务建设实施方案,理顺体制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发挥数值模式、强对流天气、新能源气象、人影技术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等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示范带动作用,聚焦业务工作,加强科研攻关,促进科研和业务充分融合。

  (作者:中国气象报记者倪永强 通讯员于仕琪 责任编辑:苏杰西)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