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地贯彻落实

福建: “实”字当头 打造双引擎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9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1月17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机场,公众通过“知天气”App中春运气象专题,能掌握机场能见度、风速、风向等气象信息,以及未来五天天气预报。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联合民航福州空管分局气象台发布的长乐机场出行指数预报,正是福建省气象部门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落实的民生举措。

  《纲要》印发以来,福建省形成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气象部门为主体,各部门支持、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工作体系。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气象工作,出台《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气象部门推动签订省部合作协议,推动市厅合作,推行“项目工作法”贯彻落实机制,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和民生服务双引擎,实现科技有支撑、服务有成效。

  创新引领 实力迈向质的飞跃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22年,在福建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开幕式上,气象部门在持续超16小时的瓢泼大雨中,为开幕式“捕捉”到一个半小时的珍贵“窗口期”。省委、省政府领导点赞气象部门的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

  点赞的背后,是省气象局对以国产模式为核心、自主可控的最优权重智能算法——“福建OTS算法”的不懈探索和充分应用。依托该算法,省气象局荣获第二届全国智能预报技术方法交流大赛降水、气温两个单项一等奖、团体第二名的殊荣,近五年福建“高低温预报技巧”排名全国前列。

  南方特色果树气象灾害等级指标和气候品质评价技术缺乏、寒冻害风险规避和转移技术滞后、气象灾害预警及区划技术不完善……这些农业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的难点曾一度是气象部门的短板。

  省气象局通过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南方特色果树关键气象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在福建、云南、广西等6省区推广应用,近三年减损增效超14.36亿元。

  2022年,福建气象部门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7项,主持3项,创历史最高;三年内相继成立三个重点实验室;平均每年获1项至2项省科技进步奖。科技硬实力得到彰显的背后,是省气象局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最大限度释放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的具体体现——打造了以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为龙头的“1314”科技创新平台,在全国首家设立省级气象联合基金,设立研究型业务专项,成立高规格科技委,组建创新团队,加强局校合作,努力为科技资源非优势省份提供福建方案、福建模式。

  人民至上 优化服务提升效能

  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这是初心,也是动力。

  如何从源头提升服务效能?在2022年汛期长达近一个月的强降水过程中,一组数据引人注目:红色预警信号命中率达100%,平均预警提前量为47分钟,较2021年同期提升17分钟,暴雨评分30.2%,较常年平均高50%。福建省气象局以新型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为抓手,开展“质量提升年”行动,完成重要业务系统的集约化整合及云化改造,大大提升运行效率与稳定性,实现气象基础能力提档升级。

  以法为盾,筑牢灾害防御网。修订“一条例,一办法,两预案,三机制”,继续固化“1262”精细化城乡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让气象灾害防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基本功扎实了,气象服务得以再升级。

  在福州,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数字化智慧平台——“气象精灵”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挖掘、智能分析、GIS服务等关键技术,成为城市精细治理的好帮手和生活服务的新“管家”。

  在厦门,海上工程作业船成功安装国内首个海上5G专网船舶自动气象站,全天候采集气象数据,大大增强海上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有效助力“丝路海运”等重大工程建设。

  在三明,建宁县制种企业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区划结果和精细化气象服务,对两系、三系水稻制种进行扩面增量。2022年制种面积达15.5万亩,总产量3550万公斤。

  以需求为导向,“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的基层研究型业务让气象服务的枝蔓朝着数字、海洋、农业、文旅、两岸融合等方方面面不断延伸、开花。

  迎风向阳,聚力生长。用实干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福建气象正焕发着蓬勃生机。

(作者:廖玥 谢玉丽 责任编辑:栾菲)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