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用三年时间书写的精彩答卷
——记第九批气象援藏干部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5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三年援藏行,一生高原情。

  2019年7月,9名来自全国不同省份的气象工作者,奔赴雪域高原,传承援藏薪火。三年来,第九批气象援藏干部把西藏当作第二故乡,扛起责任担当,紧紧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以实际行动交出一份精彩的援藏答卷。

  举“对口”全力 谋发展新篇

  开展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是党和国家立足战略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完善对口援藏工作顶层设计,有力推动新时代对口援藏工作向纵深发展。中国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选派气象干部进藏工作,充实各级领导班子、业务技术队伍。

  进藏伊始,第九批气象援藏干部迅速成立临时党支部,深入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气象部门西藏工作暨援藏工作会议精神。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西藏考察调研,傅敏宁、金琪作为气象援藏干部代表受到亲切接见。

  “近距离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更加坚定了忠诚干净担当的信念。”气象部门援藏工作队党支部书记傅敏宁表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使命感,在心中激荡。

  第九批援藏工作处于上承“十三五”收官、下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节点,气象援藏干部充分调研,查找短板弱项,为援藏工作确定“任务书”:积极参与编写《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推进西藏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主笔完成《西藏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研究制定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部署落实西藏气象观测站网布局规划……群策群力,为开好局、起好步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路线图”,气象援藏干部与地方齐抓共管,打造规范管理新机制——在气象援藏干部推动下,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探索完成全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立重点风险隐患排查长效机制,气象决策指挥“一张图”成功应用于应急管理指挥平台;拉萨、昌都首次将气象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那曲、林芝等地以防雷工作为抓手,推进“放管服”和事企分开,解决了一批重难点问题。

  “傅敏宁同志担任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帮助我们有效提升了信息化水平,希望继续加强合作,选派气象专业干部来地方部门工作。”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厅长洪力给予高度评价。

  一人援藏,全局援藏。援藏干部加强与对口支援省份气象部门的沟通对接,努力搭建干事创业平台。针对西藏水汽观测数据传输设备短缺问题,金琪对接湖北省气象局及时捐赠设备,解决燃眉之急,确保业务正常稳定运行;熊亚军援引北京大城市服务科研成果,成立北京市气象局技术援藏专家顾问团队,与拉萨市气象局技术骨干“结对子”,对供暖服务、X波段雷达短时临近预报应用开展技术援助。

  干部人才双向交流机制不断完善。王峰博与阿里地区工会对接,举办首届西藏地市气象行业业务竞赛,建立联合表彰工作机制,以赛促学;苗开超利用专业优势,指导山南基层人才申报专项、科研项目……他们持续深化、拓展和创新智力援藏,为当地留下“带不走的气象工作队”。

  三年来,各对口支援单位选派36名短期援藏干部人才,104人次进藏调研指导,受援单位95人次赴内地学习交流。

  深挖气象优势 普惠雪域高原

  在西藏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气象工作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气象援藏干部深挖气象优势,持续强化科技援藏、民生援藏,发挥气象在生态监测、防灾减灾、专业服务中的独特作用。

  科技援藏,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聚焦短板弱项,气象援藏干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综合观测试验、短临预报预警、数值预报模式和释用等方面,为西藏注入发展能量。

  局校合作力度持续加强。援藏干部推动自治区气象局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藏大学等签订协议,开展科研合作;山南、那曲气象部门20项厅局级科研项目立项,开展交通、水文气象服务攻关。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金琪组织自治区各级气象部门完善冰川、冻土、积雪等观测要素监测网,推进全区冰雪冻土观测站网选址建设;石磊积极推动日喀则科研团队建设,成立4个研究型业务团队。在援藏力量支持下,西藏第一个冰湖气象研究观测站“落户”海拔4300米的加龙措,进一步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民生援藏,持续提升百姓幸福感。在第九批气象援藏干部工作期间,恰逢脱贫攻坚收官关键时段,如何通过气象科技力量为扶贫产品赋能增值,一直是他们思考的问题。

  在苗开超的努力协调下,2020年6月1日的《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宣传了“中国气候好产品”、西藏脱贫攻坚项目成果隆子黑青稞。杨秀山为林芝引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开展茶叶、苹果、猕猴桃等重点农产业服务。贵州、安徽等地农经网专门设立“气象扶贫馆”,网上展销西藏扶贫产品。

  智慧气象服务的升级,让预警信息传得更广,让群众办事更便利。傅敏宁积极推动研发“西藏天机智慧应急预警信息发布”App,实现全区自然灾害预警信息一键式多媒体矩阵发布。罗晓松推动昌都防灾减灾智慧气象服务系统、气象灾害保险小程序上线应用,推动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进村入户,截至7月,系统注册用户3660人,覆盖乡镇村基层干部;小程序线上办理保险348件,得到市委、市政府肯定。

  不仅如此,在重大工程气象保障现场,在珠峰高程测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等重大活动中,在森林防灭火、强降水及冰湖险情防御应对一线,都有气象援藏干部奔忙的身影。

  结对一家亲 传承“老西藏精神”

  巍巍珠峰,见证了第九批气象援藏干部坚守雪域高原的日日夜夜。

  那曲高寒缺氧,到了晚上,郭本军总是感到头痛剧烈,整宿失眠,只能适量喝一点儿酒才能入睡。嘴唇变乌紫、皮肤变黝黑,他却说,援藏干部要沉得下心,耐得住“高反”。

  不只是郭本军,第九批气象援藏干部皆是如此。“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和“高海拔、高标准,缺氧气、不缺志气”的高原气象人精神在这里传承和弘扬,转化为援藏工作的不竭动力。

  坚守与付出,化作与西藏人民的浓浓情谊,滋养着雪域高原。牵头创建“拉萨气象论坛”的熊亚军,邀请业务、科研专家团队开展系列讲座。听完熊亚军讲述的“气象学——一门窥测天气的学科”报告后,7名西藏大学毕业生向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投递简历,为雪域高原浇灌出“气象希望花朵”。

  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宣传活动中,气象援藏干部深入各驻村点开展“结对帮扶”走访慰问和政策宣讲。组织开展“感党恩·一家亲”系列活动的罗晓松,多次驱车颠簸在蜿蜒陡峭的山路上,深入海拔4300多米的昌都市边坝县森卡村,解决村民实际困难,“往下一看,就是万丈深渊。”除了给村民带去急需的生活物资外,他还协调贵州、福建气象部门捐赠衣服、文具、图书等。森卡村村民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汉族亲戚。”

  “在雪域高原,我深受‘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的洗礼,与西藏各族干部职工结下了深厚情谊,援藏是我一生中宝贵的经历。”获“第九批援藏先进个人”称号的罗晓松动情地说。

  时光匆匆,援藏步履不停,第十批气象援藏干部正接棒启程。在中国气象局党组的领导下,气象援藏干部将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和高原气象人精神,坚持实干、狠抓落实,助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更加辉煌。

  (作者:吴彤 责任编辑:栾菲)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